让文艺批评更美
毋庸置疑,当前的文艺批评文章在数量上越来越多,但是距离文艺实践和美学精神却是越来越遥远。经过不断规训,文艺批评日益走向“科学化”,要么是借助逻辑归纳与演绎,从作品中“蒸发”出抽象的概念和关键词,引出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评判和形式的结论;要么是以自己的理论认知或建构为前提,从文艺作品中去寻觅论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批评家画地为牢将自己封闭起来,既不面向当下的文艺发展实践,也不注重与作家、艺术家的有效互动,埋头于“做学问”,以致文艺批评日益沦为传递知识和观念的冰冷工具。的确,文艺批评不能忽视知识的合法性、论述的逻辑性和形式的规范性,但是,更不能淡忘文艺批评的根本属性——审美性。对“科学化”的过度强调,使得批评家的审美感悟力钝化、艺术想象力退化、语言表现力僵化,许多文艺批评甚至阻碍了美感的传递,更遑论批评家凭着艺术直觉勇敢地对一部作品作出独立的审美判断了。
就根本而言,文艺是一种审美实践,文艺作品本身的特质决定了文艺批评中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批评家只有运用直觉感悟和心灵体验的方式才能进入文艺作品内部,也只有借助诗性语言的展开才能比较准确地传达作品的美学意蕴。批评家的美感领悟和美感传递的方式决定了文艺批评的审美化特性,因此,好的文艺批评也必定是美的。
一方面,好的文艺批评要着力发掘批评对象的美。文艺批评是文学、美术、戏剧、音乐、舞蹈等等作品与阅读者、欣赏者之间的中介、桥梁和纽带,其职责是发现并传递美感,以增强和深化接受者的审美快感。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谈到:“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辨味”说的就是首先要发掘美感,这是开展文艺批评的前提。乔治·桑塔耶纳在《美感》的导言中说:“美感在生活中,比美学理论在哲学上,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别林斯基说得更具体:“除了不信德国人外,还不要相信两个人——米歇里·巴枯宁和卡特科夫。不要相信前者,因为自然没有赋予他美学情感,他是用脑子去感受艺术,而没有心灵的参与,而这,几乎比用脚去理解艺术还更坏。”不具备敏锐的审美感觉,不足以称为批评家;不能发现并阐释作品的美感,更不是优秀的批评家。一篇优秀的文艺批评,必然是能充分地发掘并精微地传递出批评对象的审美意蕴的。
另一方面,好的文艺批评文本本身是富有美感的。中国古代的文论与西方文论由于赖以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民族文化心理的不同以及艺术实践的差异,具有很大的差别。从本体特征来看,前者重表现,后者重再现。表现性的文论在言说方式上更具有诗性,具有隐喻性和召唤性的特点,往往通过直觉妙悟作品的艺术神韵,并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意境描绘的方式,将批评者的审美感悟转化为可以直观感受的形象画面。像钟嵘的《诗品》运用取譬引喻、立象尽意的方法阐释诗歌风格,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以诗歌的方式论诗,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史》将感悟和理性的思考结合,通过对自然境界的描绘将读者引向审美之境,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以形象的语言总结绘画规律并品评画作的美学品格,它们本身都是极具美感的文本。富有诗性和文采的描述和论说,既充分张扬了批评家的才华、情思和审美感受力,也避免了纯理性逻辑分析和推演带来的文本的枯燥和乏味,显然有助于提升文艺批评的效能。
那么,怎样才能让文艺批评变得更美?
第一,要强化文艺批评的本体意识。文艺批评是一种特殊文体的创作,它与文学、艺术创作密切关联,却并不依附于文学、艺术创作。周作人在《文艺批评杂话》中说:“真正的文艺批评应该是一篇文艺作品。”朱光潜在《谈书评》中也谈到:“批评本身是另一个作品”,“一个作品的最有意义的批评往往不是一篇说理的论文,而是题材相仿佛的另一个作品”。因此,绝不能把文艺批评看作是文艺创作的附庸,它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凸显文艺批评的本体意识,将有助于确立批评的独立品格,使文艺批评突破意识形态的牢笼以及商业逻辑的陷阱,从而走向审美的自由境界。
第二,要重构文艺批评家的想象空间。如果没有想象,认知和审美都不可能发生。批评家只有依靠想象,以心灵为路径进入作品的心灵地带,才能洞彻生活的无限可能性以及诗意的存在,实现真正的审美接受。批评家在发现和肯定这种精神力量的同时,还要把这种力量传递给更多的接受者。因此,必须善于借助联想、想象、幻想将各种相关形象、记忆表象加以组合,在审美实践中将之与知性、理性融合,充分发掘、领悟作品所蕴含的美。只有如此,才能写出激情充沛、文辞优美并能激活人灵魂的优秀批评文章。
第三,要提高文艺批评家的语言表达能力。徐迟说过,好的评论文章应该是美文。鲁迅先生的文学批评就融合了中西之长,除了在整体观念把握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分析,还总是倾入感情,以“体验意象”来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譬如他的《白莽作〈孩儿塔〉序》、《柔石作〈二月〉小引》等评论文章,就是运用形象的文学语言来描绘阅读感受,不亚于美文。
总而言之,理想的文艺批评应该是融合了美感描述与理性阐释,以人们易于理解的逻辑思维,导向不易把握的审美体验。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文艺批评家必须以客观的心态、苛求的姿态去观照批评对象,重视与批评对象的心灵对话,着力于对美的发现和对精神图像的建构,在具有个性的、美的话语表述中发现和确认自身的审美能力、阐释能力、判断能力和精神自省能力。唯有如此,方能创作出美的文艺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