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天桥杯”鼓曲赛成就回顾与展望
天桥作为北京民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丰厚的曲艺文化底蕴。鼓曲是天桥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清朝末年,一批大鼓、单弦艺人来到天桥,在一些书茶馆、落子馆演出,开创了天桥鼓曲演出的先河。据统计,当时天桥地区为鼓曲演出提供场地的书茶馆、落子馆多达五十余家,晚清诗人易顺鼎在其创作的《天桥曲》中,用“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这一盛景。天桥地区逐渐成为民间鼓曲文化的聚集之地,先后涌现出京韵大鼓创始人刘宝全、北京琴书泰斗关学曾,西河大鼓马派创始人马连登父女,奉调大鼓演员魏喜奎等一批鼓曲艺术大师。然而时过境迁,随着大师们的离去,天桥的鼓曲艺术昔日的辉煌,逐渐消失在现代化的大都市中,几乎销声匿迹,被人遗忘。时逢2004年的春天,文化部开展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工程以及近年来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宣武区文化委与天桥街道办事处将天桥鼓曲艺术作为濒危项目进行了调查,并与北京曲艺家协会、北京群众艺术馆协商决定举办了2004首届“天桥杯”北京市社区鼓曲票友邀请赛,赛后反响极大,受到广大鼓曲票友的欢迎,随后又举办了2005第二届“天桥杯”社区鼓曲邀请赛,2006第三届“天桥杯”北方六省市(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天津、北京)鼓曲邀请赛,2007第四届“天桥杯”京津冀少年曲艺邀请赛,使天桥鼓曲艺术重兴,声名再起,特别是2006年“天桥杯”的伴生品,以演唱鼓曲为主的天桥曲艺茶社横空出世,琴书泰斗关学曾先生题词书写匾额,担任了名誉社长,戏鼓弦乐之声再响天桥,2008年天桥街道荣获了文化部颁发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曲艺类)”称号,此刻,在举办2009第五届“天桥杯”鼓曲擂台赛之际,我们举办“天桥杯”鼓曲邀请赛(回顾与展望)成就展,旨在今后继续办好“天桥杯”鼓曲赛和天桥曲艺茶社,使其长盛不衰,再续百年辉煌。
第一部分
2004首届“天桥杯” 北京市社区鼓曲票友邀请赛10月13日至15日在天桥乐茶园举行。此次参赛的40余名选手来自全市的10个区县。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只有12岁。比赛最终评选鼓曲名票8名:他们是来自通州、宣武、平谷、朝阳、西城、崇文、石景山等六个区的田永玲、志淑燕、张广歧、赵燕侠、王金龙、任京志、徐少兰、杜润启。优秀奖9名:龚彪、殷长海、祝家鼎、张敏红、赵克奇、邸士宝、刘德海、龚秾、张蕾。优秀奖(集体)2个:朝阳区选送的单弦联唱、崇文区选送的什不闲,新苗奖:获奖者为12岁的白金鑫,热心奉献奖获奖者为弦师张长骥。此次比赛的曲种包括京韵、梅花、西河、单弦、京东、琴书、什不闲、坠子、天津时调等多种演唱形式。担任评委的是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汪保琪,中央广播说唱团国家一级演员赵玉明,北京曲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孙砚琴,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曲艺团常务副团长种玉杰,评判长为北京曲艺家协会秘书长贾德丰。
第二部分
2005第二届“天桥杯”社区鼓曲邀请赛
第三部分
2006年第三届“天桥杯”北方五省市(山西、河南、河北、天津、北京)鼓曲邀请赛。9月20日在天桥乐举行,主办单位北京曲艺家协会、北京群众艺术馆、宣武区文化委,宣武区文联、天桥街道办事处。协办单位山东曲艺家协会、山西曲艺家协会、河南曲艺家协会、河北曲艺家协会、天津曲艺家协会。北京赛区和北方赛区共有70个节目85名选手参赛,有学生、工人、农民、职员、记者等。新创编的作品占到了全部参赛节目半数以上等特点。除了《风雨归舟》、《花唱绕口令》、《赵云截江》等见功底的传统名段外,《歌颂奥运五福娃》、《常回家看看》、《歌颂新密云》、《文明社区好》、《江姐》等新段子也在赛场上大放异彩。李金斗、赵玉明、李丹书、马玉萍、李绪良、张蕴华、种玉杰等曲艺名流担任评委。使“天桥杯”的影响力通过北方赛区的比赛,扩大到全国。
第四部分
2007第四届“天桥杯”京津冀少年曲艺邀请赛,8月15日至17日在张一元天桥茶馆举行。参赛选手16岁以下,包括鼓曲、相声、快板、快书、评书、山东快书等多种曲艺形式。本市18区县30多个中小学校、少年宫的中小学生以及来自天津、河北230人报名参赛,决出金奖14个、银奖20个,铜奖16个。李金斗、梁厚民、李增瑞、宋德全、李绪良、赵玉明、种玉杰、李立山、天津市文联副秘书长剧作家王永良、河北省文联副秘书长曲艺作家陈小平等担任评委。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北京文联主席朱明德 参加颁奖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