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拟获奖者情况公示

[关闭本页] 来源:来源:组织联络部      发布时间:2010-11-05

    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 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评奖工作,自2010年4月启动,在广泛征求文艺家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推荐、初评、终评三个阶段,于2010年10月评出15位拟获奖者。为进一步征求文艺界意见和接受社会监督,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现就拟获奖者的主要德艺表现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7日内,对拟获奖人选有异议者,请以书面形式向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组织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单位提出异议,请在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并写明联系人姓名、通讯地址和电话;个人提出异议,请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并写明本人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电话,过期与匿名不予受理。

    通讯地址:北京市前门西大街95号 北京市文联
    邮    编:100031
    联系电话:66036143、66073307
    联 系 人:袁悦、刘竞
    电子邮箱:wenlianrenshi@yahoo.com.cn
              zulianbu@yahoo.com.cn

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           
组织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11月                      

 

    附件:

“第五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拟获奖人员公示材料
(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秋华,女,1958年1月出生,大学学历,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硕士研究生导师。

    马秋华同志从事声乐教学和研究工作以来,三十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研究工作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在声乐教学与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的近百名学生在国际、国内声乐比赛中获奖,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声乐人才,为我国的声乐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她出版发行了六部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教学理论与实践DVD,创新了音乐表演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对我国声乐教育事业起到了推动作用。她还在全国性重大声乐比赛和专业团体业务考核中担任评委数十次。

    马秋华同志在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工作期间,曾多次赴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慰问和辅导部队战士及文艺骨干,普及音乐文化知识,有时和战士同吃同住长达三个月。她连续几年义务为边远地区少年儿童暑假培训班辅导和培训,获得全国少年儿童十佳贡献奖。她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遇到优秀生源因家庭贫困无法上学,都尽力给予帮助。她在哈尔滨讲学时发现一名高中学生王秀之,嗓音条件很好,但由于是农村孤儿,没有经济条件学习深造,她就把该学生带回北京培养,并帮助她解决了吃住以及春节回老家的路费,经过一年多的培养,这名学生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类似情况不胜枚举。

    王洋,男,1984年8月出生,大专学历在读大本,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演员。

    王洋同志2001年参演的《中华魂》获首届中国杂技艺术节 “金菊奖”;2003年主演的《蹦梯顶技》获法国“玛希”国际杂技马戏节“水晶大奖”;2004年参演的《十三人顶碗》获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杂技节比赛最高奖“金小丑”;2008年在奥运文化演出《Splendid·一品一三绝》晚会中,参演的《十三人顶碗》被评为观众最喜爱节目。

    王洋同志长期坚持刻苦的训练,认真地对待舞台演出。2001年、2003年两次获得国际金奖的节目《蹦梯顶技》是个多人节目,他担任底座,肩上要站两位演员,还要在晃动的梯子上带着两个演员蹦上台阶,可以想象节目的惊险和高难。为了练好这个节目,他除了每天长时间负重训练外,还要经受每天无数次演员站在肩上的反复摩擦。长期的磨损使肩上血迹斑斑,但他从来没有畏缩放弃,表现了一个优秀演员对艺术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和意志。他还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和创作型的演员,本着广泛借鉴其它艺术表演门类的优势,不断创作出更加具备丰富美感形式的现代杂技作品这一理念,在老师的认可和编导的支持下,他对《飞叉》进行了创新编排,并取得了公认的成功。他还提议把《滚杯》中的“双手反撑顶造型”动作运用到《蹦梯顶技》节目中,经过反复的艰苦训练,他与搭档成功地将旁人认为的“不可能”变为了现实,使节目质量再次获得提高。改进后的这个节目还创造了在法国连续三十余场无失误的完美纪录。

    史长义,男,1963年4月出生,大学学历,房山区文联主席。

    史长义同志的创作以小说、散文、文学评论为主,已出版著作近30部。著有长篇小说8部,散文集12部,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和评论集各1部,另发表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50余篇,出版和发表作品550余万字。被北京市委列入“首都文艺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农村题材创作的代表性作家。散文集《以经典的名义》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最佳散文集奖;长篇小说《玄武》获北京市建国六十年文艺评选一等奖;散文《感觉汪曾祺》获第二届汪曾祺文学奖金奖;散文《天赐厚福》获第二届“四小名旦”全国青年文学奖特别奖;散文《呃,又一个女孩》获第三届全国青年文学奖;文学评论《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的文化精神》获北京市文艺评论优秀奖。

    史长义同志在汶川地震期间,不仅自己多次向灾区捐款,还把自己的著作200余册捐给了灾区的少年儿童。与此同时还积极组织发动本区的文艺家进行义捐活动,共捐出书画作品400余幅,现金18万余元,表现出文艺家的真情大爱。他长期深入基层,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关心他们的痛痒,听取他们的呼声,并融入自己的作品积极反映,被农民群众视为“我们自己的代言人”,并亲切地称之为“我们自己的知心作家。”

    龙开胜,男,1969年8月出生,大学学历,空军文艺创作室创作员。

    龙开胜同志2009年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二等奖;2007年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获一等奖; 2006年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二等奖。2005年增补为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并获得第五届中华英才称号。2006年被上海《书法》杂志评为全国青年书法百强榜十佳书法家。入选北京宣传文化系统百人工程、首批“四个一批”人才。

    龙开胜同志多次为灾区、红十字会、希望工程、癌症患者捐款捐物捐作品总计六十余万元。在给南方冰雪灾害、四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大灾捐款中,不仅在单位捐款,还在许多公益活动中捐款捐作品。玉树地震后,他捐款三千元,又在“情系玉树、李铎师生书画作品展暨捐款仪式”上捐款一万元及五幅作品。2007年为湖南老家修公路捐款二十万元。今年4月湖南邵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忠根患鼻炎癌晚期,组织全国书法家捐赠书法作品拍卖所得十五万九千元全部捐给了吴忠根,他个人捐款二万元及七幅作品。

    刘强,男,1958年2月出生,大专学历,房山区文化馆工作人员。

    刘强同志主要获奖作品包括《百花山云海》获北京日报摄影比赛一等奖,《晨栖》获中国摄影报二等奖,《心愿》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爱我中华 照我大地”全国摄影大赛最佳作品奖,《百花晨曦》获第21届中国华北摄影艺术展览银奖,《京郊秧歌舞动悉尼》纪念改革开放30北京市美术书法摄影原创作品大赛二等奖,《北京风情舞动悉尼》获北京市文联、文化局、新闻出版局等六家单位主办的“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作品评选”佳作奖。

    刘强同志责任心强,工作认真,待人诚恳热情,不计个人得失。组织会员外出采风创作,联系拍摄地点,协调车辆,安排食宿都是他一人承担。为了推动家乡建设发展,他多次无偿为各类项目拍摄照片。为带动和帮助身边的年轻人他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为他们提供帮助与指导。为配合市里的各项活动,他不辞劳苦做联络和保障工作。2006年免费为1000户农民拍摄全家福照片。

    刘文燕,女,1968年12月出生,大学学历,北京电视台栏目主持人兼制片人。

    因其在主持人及制片人工作中的优异表现,刘文燕同志曾荣获金鹰奖优秀主持人奖、金话筒主持人奖、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金童奖、北京十佳主持人奖、华彩杯优秀主持人奖、全国十佳谈话栏目奖等称号。

    刘文燕同志创办的《真情互动》栏目响应党中央“扶贫济困”的号召,以主持人和真情人物之间的交流,帮助真情人物缓解困难,激发了身处逆境中的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节目创办的八年时间里,共用1200万元福利金缓解了800个家庭的生活困难,为北京的社会繁荣、政治的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她代表节目制作团队深入郊区慰问了230个特困户,还积极参与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组织的公益慰问演出与社会公益活动,并在2010年成功地举办了全市社会公益组织大赛,推动了首都公益事业的发展。她因此被评为全国十大爱心记者、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北京市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北京市扶危助残先进个人、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奥运会先进志愿者、希望工程慈善之星、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等称号。

    色尕,男,1955年月出生,大学学历,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副教授。

    色尕同志数十年热心于民族舞蹈创作,共创作舞蹈作品50余部,获奖46项,其中金奖12项,银奖3项,铜奖9项,优秀奖13项,教学剧目奖4项,佳作奖3项、荣誉奖2项。其代表作藏族男子群舞《红河谷·序》荣获第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编导金奖、第九届北京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北京市庆祝建国60周年“花样年华”歌舞大赛金奖。藏族三人舞《牛背摇篮》荣获朝鲜“四月之春”国际艺术金奖、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银奖、50年辉煌500部佳作《新中国舞台影视艺术精品选》。藏族男子群舞《高原》、双人舞《天唱》荣获第五届、第七届北京舞蹈比赛创作金奖。

    色尕同志忠诚党的民族舞蹈教育事业,对远离家乡的少数民族学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全身心地置身到为培养高水平的民族舞蹈艺术人才的教学和舞蹈创作工作中。1999年荣获北京市庆祝建国50周年首都国庆筹委会“先进个人”嘉奖。他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参加中国文联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举行的募捐活动。在自己家中房屋倒塌、亲人生死未卜的情况下,他依然积极为家乡父老捐款,并应邀赴汶川为北川中学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创作、指导了舞蹈作品《废墟上的赞歌》。

    陈国星,男,1956年5月出生,大学学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艺术创作人员中心导演。

    陈国星同志在影视艺术创作中,始终坚持以主旋律作为主线,创作出了众多优秀作品。1995年电影《孔繁森》获华表奖、金鸡奖;1999年电影《横空出世》获华表奖、金鸡奖;论文“《关注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坚定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浅淡电影《孔繁森》、《黑眼睛》的导演创作”,被评为1998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论文奖评委会特别奖;2004年执导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风起云涌》获华表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6年执导28集电视剧《大工匠》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2007年电影《我的左手》获华表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陈国星同志1999年被中国文联评选为“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1999年获中宣部“百佳文艺青年”等称号; 2000年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广电系统精神文明先进个人”;1999年、2000年两次被中国文联评选为“德艺双馨优秀艺术家”;2004年被中宣部选定为全国首批‘四个一批’中青年艺术家;2010年导演《第一书记》,获北京市委突出贡献表彰。2006年他参加中宣部“四个一批”赴延安党校学习时,资助了延安小学;参与影视界给四川汶川地震地区捐款;参与中影集团公司所有捐款活动;参与导演协会捐款;参与中国民盟捐款。2010年5月拍摄《第一书记》现场,跟随张和平同志带领全体摄制组捐钱给青海灾区。

    陈履生,男,1956年6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助理。

    陈履生同志是国内著名的美术理论家和批评家。曾获中央美院首届“张安治教授美术史论奖学基金”,北京市文联文艺评论二等奖,《文艺报》2005年“年度理论创新”奖等。出版著作(包括编著)50余种,发表各种论文数百篇。开设的“陈履生观点”专栏,已成为国内持续时间最长的、最有影响的美术专栏。2005年,他提出的《20世纪中国美术的国家收藏研究》课题,获得全国艺术科学国家年度课题立项。

    陈履生同志热心公益事业,资助安徽绩溪县农民家的孩子高海风完成了大学学业。2005年,他资助甘肃白银市的贫困家庭的子女2人从小学读到大学(2016年),目前2位学生已经上高中。2003年,他参与筹划了由文化部艺术司主办的抗非典捐画活动。参与了“以科学战胜非典,用艺术振奋精神”文化部抗非典捐献电视脚本的撰写,同时还捐献了自己的作品。他于1998年5月18日投资并提供全部藏品数千件,在家乡江苏扬中市创建了油灯博物馆,成为该市的第一座公益性的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迄今已有12年的历史。

    周振华,男,1957年5月出生,大学学历,昌平区文联主席。

    周振华同志的散文《我和父亲的那段岁月》荣获中国散文学会优秀文学作品一等奖和第五届老舍散文奖,散文集《跪拜大地》荣获全国第四届冰心散文(集)奖。已出版《原野恋歌》、《乡音乡情》、《跪拜大地》等多部诗文集、散文集;主编一部《真诚与感恩》文学评论集。

    周振华同志热心公益事业,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的第五天,他就开始积极协调昌平区民政局、昌平区工业局和部分企业家联合,并组织区内20余位书画艺术家现场创作,现场义卖,筹得善款14.7万元,全部捐赠给汶川灾区。他自己也先后三次向汶川捐款共3600元。今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他又及时号召昌平文联理事为灾区捐款,共组织赈灾款7950多元。汶川、玉树发生地震后,他将自己近几年发表的文章所得4550元稿费,分别捐给了汶川和玉树灾区。获得全国第四届冰心散文(集)奖的第二天,就把所得奖金全部捐献给区慈善协会。第五届老舍散文奖奖金如数用于昌平区弱势群体。

    岳永逸,男,1972年11月出生,博士学历,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岳永逸同志学风朴实严谨。2009年,他的《空间、自我与社会:天桥街头艺人的生成与系谱》和参与主编的《中国民俗文化志·北京·门头沟区卷》获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2005年,论文《对生活空间的规束与重整:常信水祠娘娘庙会》获北京市文联第四界文艺评论奖理论类一等奖。2004年,论文《村落生活中的庙会传说》先后获得第四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理论文章二等奖和北京市文联第三届文艺评论奖理论类一等奖。现已出版专著3部,参与主编《中国民俗文化志·北京·门头沟区卷》、《中国民俗文化志·北京·宣武区卷》两部,在中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岳永逸同志致力于北京民俗文化的抢救、保护、研究工作,他积攒经费,利用节假日,骑自行车或步行对天桥艺人进行调查研究,寻访到了十多位老天桥艺人,访谈录音长达45小时,整理后总字数计26万字。他还参与了《中国民俗文化志·北京·门头沟区卷》的普查与编写工作, 2005年的元宵节,大雪封山,他与刘铁梁教授一道带领学生在门头沟焦庄户和千军台坚持调查完了古幡会。他的敏锐、吃苦、豁达、认真受到了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专家、门头沟区的民俗学者和北师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赵小林,男,1956年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铁路文工团相声演员。

    赵小林同志1990年荣获“铜陵杯”全国相声评比荣誉奖;1994年荣获北京市庆祝建国45周年曲艺小品大赛特别荣誉奖;1995年荣获铁道部建功立业奖章;1996年获得“候宝林金像奖”;1997年领导、主演、创作的话剧“大院”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1年表演的相声《咱也试一把》荣获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观众喜爱的节目三等奖。

    作为一位知名相声演员,赵小林同志多年来不遗余力的为基层群众送欢笑、送温暖,几十年间,他随中国铁路文工团走遍了所有有铁路的地方。参加各类慰问团多达几十次。1991年,参加首届心连心艺术团到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慰问演出,他听说在海拔5300米的边防哨所有一个战士执勤不能观看演出时,便主动请缨和几个演员组成了小分队,坐了5个多小时的汽车,在说句话都要换三口气的情况下,为这位战士表演了相声。因他的突出表现,被中共中央统战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青联、国家民委联合授予“天山奖”。改革开放初期,他就给张北贫困儿童捐赠一间教室,修建希望小学。2005年印度洋海啸、2008年新春大雪灾、5.12大地震等自然灾害来袭时,他都是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曲艺界的赈灾募捐义演。作为主持人,他更是在节目中呼吁观众们积极行动起来,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带头累计捐款达几十万元。

    郭威,男,1967年7月出生,大学学历,北京作协合同制作家。

    郭威同志作为一名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他自1991年开始创作,迄今已发表作品数百万字。其中长篇科幻小说10余部,中短篇科幻小说数百篇,科幻作品集10余部。曾荣获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宋庆龄文学奖、冰心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奖、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优秀奖等多种省部级以上文学奖项。2007年,在中国科普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为“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受到表彰。

    郭威同志积极投身文学推广和教育活动,自1992年起,每年都为北京及外地数十所大、中、小学进行义务授课和讲座。他热心支持校园文学组织,义务指导和协助学生进行各项文学活动,并多次为各中小学捐赠图书累计数百册。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他先以作家身份捐款,后又在北京文联缴纳特殊党费。2010年,他主动承担了采访北京援建地震灾区什邡并撰写报告文学的任务,经过细致而艰苦的采访,掌握了大量鲜活的材料,迅速创作完成了报告文学《桥》。作为北京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他每年都参加北京青联所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如下乡扶贫和捐资助教等,从未缺席。

    龚丽君,女,1965年10月出生,大学学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

    龚丽君同志热爱话剧事业,注重艺术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不论角色大小都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完成演出任务。多年来,她先后在《雷雨》、《北京人》、《李白》、《茶馆》、《赵氏孤儿》、《北街南院》、《哈姆雷特》等十多部话剧中饰演主要角色,成功塑造出一批生动鲜活、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并参加了《小城旧事》、《戊子风云同仁堂》、《红楼梦》(新版)、《第一书记》等多部影视片的拍摄,获得广泛好评。曾荣获辽宁省话剧演员大奖赛二等奖、第四届中国话剧金狮奖表演奖。

    龚丽君同志为人谦和,团结同事,热情关心帮助年轻演员,自觉服从剧院艺术生产安排。2008年奥运重大文化活动演出和人艺奥运经典剧目演出季期间,她同时参加了《雷雨》和《哈姆雷特》两部重点剧目的演出,面对演出任务繁重的压力,她始终一丝不苟的参加排练,为此她荣获了北京市妇联授予的“奥运巾帼奉献奖”。在《第一书记》拍摄的两个月中,她始终坚持在艰苦的一线外景地参加拍摄,为这部向建党89周年献礼影片于7月1日正式公演做出了突出贡献。她热心公益事业,主动参政议政,2003年当选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2008年参加了北京市第十二次妇女代表大会。

    戴玉强,男,1965年8月出生,大学学历,总政歌剧团演员。

    戴玉强同志主演过多部军旅歌剧作品,个人及作品曾荣获戏剧梅花奖﹑文化表演奖﹑全军文艺汇演一等奖﹑群众最喜欢的演员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文华大奖﹑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等多项大奖,为军队争得了荣誉。2006年,他和彭丽媛一起主演的音乐剧《木兰诗篇》在美国﹑奥地利演出引起轰动。2008年由他主演的中国版《图兰朵》拉开了中国国家歌剧院成立首演的大幕,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国内外媒体的高度赞扬。国际歌剧节称赞他是“中国歌剧的骄傲”。国内文艺界业内人士发表评论说他是“一位难得的全面的歌剧人才“。

    戴玉强同志担当着春晚﹑八一晚会﹑双拥晚会等各类国家和军队大型文艺演出的任务,在党和军队赋予的任务和自己国内外演出冲突时,他都毅然放弃了后者。他给学生上课从来不收一分钱,这已在圈内成为美谈。汶川地震发生不到48小时,他率先与团里在解放军歌剧院组织了一场赈灾义演,在他的主持和号召下,许多著名艺术家和企业家纷纷前来参加募捐,他亲自主持晚会,共捐得善款1180万元,全部送往灾区。随后他在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募捐活动中又再次捐款8万元。2010年玉树发生地震的第二天,他在中央电视台的募捐活动中捐款10万元。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