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5-10-31


开幕仪式

  翰墨飘香,群贤毕至。10月30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书法家协会、首都博物馆承办的“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采取向社会广泛征集和向会员定向邀请2种方式征稿。现代部分,面向社会共收到应征书法作品774件,经过评审委员会初评、复评、审读,筛选出115件精品入展。传统部分,展出历代隶书作品81件,上至两汉,下及近代;既有拓片,又有墨迹;既有纸本,又有金石。同时,邀请到56位书法家为《汉廿四字吉语砖拓》《永和九年砖砚拓片》《阳信宫盆拓片》题跋,解读古典,开拓当下。

  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向阳,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潇羽,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褚建好,北京书协主席叶培贵,首都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彭艺,北京书协副主席丁嘉耕、王立志、龙开胜、刘建丰、刘俊京、刘楣洪、郭孟祥、虞晓勇、窦志强,艺术顾问张世俊、段志华、李松等特邀嘉宾,入展作者、书法爱好者200余人参加开幕式。


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潇羽

  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潇羽希望市文联、北京书协以本届展览为契机,强化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坚持人民为本,坚持守正为基,坚持创新为要。把握数字化、国际化趋势,拓展“书法 ”融合路径,让更多青年在“国潮”中亲近书法、在“云端”体验书法、在世界舞台传播书法,使古老艺术焕发时代华彩。她表示,中国书协愿与市文联、北京书协及全国书法同道携手,将书法艺术深度融入首都发展格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书法的深厚力量。


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

  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指出,坚持守正创新,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首都文艺界的职责使命。市文联重视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服务艺术家成长成才、服务群众文艺需求、服务国际交往交流职责使命。他希望,首都广大书法家勇担文化使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耕古都文脉,彰显时代精神,坚持服务人民,追求德艺双馨,用笔墨丹青展现中国气派、北京特色,书写时代华章,为文化强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北京书协主席叶培贵

  北京书协主席叶培贵指出,此次展览通过展示两汉、三国至唐明清近代的隶书拓片、墨迹、实物等文献,特邀题跋和入展作品的解读、隶书演变过程的科普普及、专题研讨会等形式,使大家沉浸式感受隶书从秦代狱吏的“佐书”到汉代庙堂之器的演变历程。这种“展论结合”的形式,提升了展览的学术性与参与性。北京书协将为广大书法家、书法工作者和书法爱好者搭建平台、优化服务、做好保障,营造潜心创作、交流互鉴、服务人民的氛围,推动首都书法事业繁荣发展,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注入更深厚、更隽永的书法力量。


首都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彭艺

  首都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彭艺表示,期待通过“隶书源流”精品展这一方墨香天地,让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感受隶书之美,体悟文化之深,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希望未来有更多书法家、艺术工作者与博物馆携手同行,共同肩负起文化传承的时代使命,让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入展作者代表李钊

  入展作者代表李钊分享了自己书法学习经历和体会。他表示,日后,会加强对书法史论的研究,还原书法艺术发展的真实轨迹,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关注当代书法教育,致力于推动书法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探索书法在社区的普及与应用,强化书法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推动北京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


入展作者代表李钊

  前来观展的各界嘉宾、书法爱好者及文化界人士普遍表示,此次展览作品既守住了传统,又坚持了创新,呈现出风格多样、形式丰富、技艺精湛、贯通历史、融入学术的特点,极具观摩与学习价值,希望以此为契机,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体悟,提升艺术修养与文化底蕴,书写出富有时代气息、展现文化精神的精品力作。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4日,在此期间免费对公众开放,可网上预约观展。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22629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意见建议征集邮箱:bjwlyjjy@m.memurnet.com 邮编:10003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京ICP备09025795号
版权所有: © 2013-2025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