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和传情 艺润同心
——北京市文联“到人民中去”文化交流活动走进新疆和田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5-10-21

  文化润疆,京和情深。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10月14日至19日,北京市文联“到人民中去”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在新疆和田地区举办。

  此次活动由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赖洪波率队,联动北京市经开区文联,组织了来自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民间艺术、曲艺等艺术门类的近30位首都文艺工作者,通过5场书画交流和非遗手工艺展示、2场图书捐赠活动、2堂文艺思政课、1场惠民演出、1场专题讲座、1场座谈研讨,为当地党政干部、北京援疆干部、市民群众、在校学生、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送去了首都优质文化大餐,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助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以崭新姿态书写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的壮美篇章,注入了首都文艺力量。

 

文化暖民心,笔会非遗传雅韵

 


邢光辉为“老人之家”的工作人员送上慰问祝福

  笔墨传情,非遗焕彩。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225团“老人之家”,一场名为“情暖桑榆·艺润心田”的文化活动温情启幕。邢光辉、陈勇武、王振宇、陈昆铺展宣纸、晕染墨迹,一幅幅作品凝结着首都书法家的殷殷深情,让收到这份厚礼的群众喜笑颜开;邱枫、庞啸晨以绿水青山、石榴花、雄鹰翱翔昆仑山为主题展开画作,既描绘出大好河山的秀丽风景,更承载着美术家对“到人民中去”“艺术为了人民”的深刻感悟;非遗互动更添暖意,李依凡、胡玲两位非遗传承人将通草花、盘扣非遗作品送到群众手中;曹泽峰、艾畇圻、孙义勇与现场群众共同唱响《东方红》,熟悉的旋律瞬间点燃全场热情,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邱枫应邀用指尖沾印泥,为老人们点眉心红点送祝愿

  邱枫感慨道:“一位老阿姨比划着让我用手指沾上红色颜料,在她额间点个红点,紧接着大家开心地纷纷效仿。点上这祝福吉祥长寿的小小红点不是仪式,而是民族团结的温暖见证。”


买赛地·吐送老人与大家载歌载舞互动交流


幸福家园的老人们


活动合影

  当地群众为艺术家们讲起了“老人之家”的来历:这里是由225团的买赛地·吐送老人在2018年牵头建立的。他2017年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他靠“扶贫鸡”养殖、护林员岗位脱贫。后来他建起“老人之家”,免费照料孤寡老人,最多时达60余人,用行动诠释了援疆暖流中的感恩与大爱。现在,来自首都的文艺家,更是为这份大爱注入了文艺力量,让这座幸福家园里更添欢声笑语。

 

艺进校园,厚植情怀润童心

 


邱子阳带来生动的曲艺思政课

  在墨玉县第二小学开展的文艺进校园活动中,文艺思政课率先开讲。邱子阳以家国情怀为主题,从学生小家、家乡文化与美食切入,将思政内容融入快板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曲艺中接受爱国教育,通过快板传递正能量,让思政教育更鲜活。


韩静慧《阅读与成长》讲座


墨玉县第二小学学生

  作家韩静慧开展“阅读与成长”讲座,结合亲身经历阐述阅读的重要性,区分朗读与诵读,还通过深情朗诵作品《梦中的白天鹅》《胡同也有小时候》的片段,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将爱读书、读好书的种子播撒进少年心田。

 
 
邢光辉、王振宇、陈勇武、庞啸晨、崔峻指导学生书法绘画技巧

  在书法指导活动现场,邢光辉、王振宇、陈勇武、邱枫等四位书画家耐心细致,从基础教起,手把手纠正握笔姿势、书写动作;庞啸晨用生动的绘画教学,指导学生画螃蟹,同学们在笔墨勾勒间感受中国画的趣味与魅力;曾在少年时代就拿过全国书法比赛大奖的摄影家崔峻,在拍摄记录美好瞬间之余,也按捺不住加入了指导队伍,与学生们交流心得。其间,一名四年级学生主动提出想写“精忠报国”,他自己一直敬佩岳飞的爱国精神,想通过书法表达这份崇敬。孩子的真诚深深打动了书法家们,不仅认真指导,还特意写下他的名字赠予他,以此鼓励他将这份爱国心永远传承下去。

 

胡玲、李依凡指导学生盘扣、通草花制作

  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同样精彩十足。李依凡详细讲解通草花制作的历史渊源与技艺要点,从材料处理到花瓣塑形,每一个步骤都示范得细致入微;胡玲则手把手传授盘扣技艺,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服饰配饰的独特韵味。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亲身参与制作,在一针一线、一折一绕中,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图书捐赠仪式

  书信结对与图书捐赠让这份文化滋养长久延续。北京人大附中经开区学校的学生们致信墨玉二小的同学,数十封图文并茂的手写信件送来了首都学生的祝福。其中一名同学在信中写道:“欢迎你们来北京!祝你们的生活像新疆葡萄那样甜蜜,如艾德莱斯丝绸般绚丽多彩,祝你们学习进步、好运连连,愿日子过得像和田玉一样温润美好”。墨玉二小的同学则准备尽快回信,以书信为桥梁与首都学生们真诚交流。此行,市文联向墨玉二小捐赠了《东方少年》小学生课外阅读刊物,并联合经开区文联、北京亦城合作发展基金会,向墨玉二小及兵团14师224团、225团捐赠了价值5万元的图书,为当地学生和百姓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歌声传深情,惠民演出引共鸣

 


热闹的和田团城“京和大舞台”


艾畇圻与和田文艺工作者同台送上惠民演出

  惠民演出在周末傍晚的团城“京和大舞台”上演。艾畇圻携精心准备的作品,与当地工作者们同台合作,以歌声为桥传递京和深情。《蒸蒸日上的好生活》旋律欢快,将援疆政策下群众日子红火的喜悦唱得真切;《为了你我愿意》曲调温柔,尽显文艺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赤诚;《如愿》深情动人,勾起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幸福中国》响起,全场观众自发跟唱,歌声与掌声交织,化作跨越民族的共鸣。演唱中,艾畇圻走下舞台,与前排老人、孩子握手互动,让北京与和田的心贴得更近。


现场热情观众

  一位观众说道:“听她唱歌,心里暖洋洋的!《蒸蒸日上的好生活》唱的就是我们现在的日子,援疆政策让日子越过越甜。她的声音温柔又亲切,像自家姑娘在跟我们谈心。要把北京与和田的心紧紧系在一起,希望以后能常听到这样的好歌!”

  艾畇圻在走下舞台互动时,被一位阿姨握住了双手,“她突然把她自己的手链套在我的手腕上送给我,那一刻我鼻子一酸。这不是普通饰品,是她把对生活的热爱、对京和情谊的珍视,都融进了这份心意里。歌声本是我传情的桥梁,可她却用这份质朴的温暖,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双向的奔赴,才是最动人的共鸣。”

 

座谈汇合力,深入研讨聚共识

 


文化润疆工作交流座谈会

  首都文艺家一行来到了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展厅,学习了解北京援建和田地区近30年的进展与成果,看望慰问北京援疆干部人才,并与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和田地委宣传部、地区文旅局和文联等,围绕“十五五”期间交流合作,在共育专业人才、共创精品力作、联办品牌活动、聚合优质资源等方面深入座谈交流。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赖洪波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赖洪波在座谈会上回顾了北京与和田文化交流活动的缘起,总结了多年以来两地文化交流的经验和成果。她表示,市文联将在未来的工作中,充分发挥首都文化优势,发挥文联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进一步加强两地在文艺创作、文化工作的引领和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展两地文艺人才梯队建设的广度,进一步通过和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推动更多文化成果实现更广泛覆盖,让文化交流工作更深入、更高效。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党委委员、副指挥
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党委副书记
第十四师副政委白琳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党委委员、副指挥,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党委副书记、第十四师副政委白琳表示,文化润疆就是要进一步凝聚人心,增进认同。要围绕昆仑文化、兵团精神等特点,持续深入挖掘,更好利用和激活其价值,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教育、文化、创作等多个方面乃至整体援疆工作结合起来。

  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和田地委宣传部、地区文旅局、地区文联有关领导在座谈会上对首都文艺家表示了热烈欢迎和感谢,并就和田当地文化工作开展情况,提出了“文学创作题材挖掘”“人才梯队整合”“宣传阵地建设”等多个建议。陈锐军、宋丽晅、邱枫代表首都文艺家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和田地委副书记李志遂参与书法笔会活动


陈昆与参加活动的当地孩子们合影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和田地委副书记李志遂参与了会后的书法笔会活动,并在活动中与艺术家交流北京援和相关情况。

 

采风启灵感,真情互动淬初心

 


参观和田博物馆


参观墨玉县文化馆

  在和田期间,首都文艺家代表一行还先后前往和田博物馆、和田玉博物馆、十四师225团一牧场和沙产业南疆示范基地、墨玉文化馆和桑皮纸产业园等地,开展参观学习采风活动。


陈锐军分享新疆歌曲创作体会

  在墨玉县文化馆分享新疆歌曲创作心得时,曾是第六批援疆干部的陈锐军感慨道,援疆经历与情感恰似涌动的泉水,持续为自己的文学和音乐创作注入灵感。他认为,文艺工作者需多参与此类文化交流与采风深扎活动,为打造文艺精品提供助力。


打起手鼓唱起歌,京和人民一家亲

  “你复活了卡孜力古丽的梦想,飘舞在塔克拉玛心房”,《和田玫瑰》中的这句歌词道尽了援疆工作与当地发展的紧密联结。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北京援疆干部来到和田,他们不仅带来了产业、技术与资源,更用真心守护着和田人民的梦想,就像《梦回和田》歌中所唱,“啊,美丽的和田,你玉立南疆,那片热土我用心抚遍”,这份用心抚遍的深情,化作了对口支援的方方面面,也化作了各族群众脸上的笑容,让同心共筑的梦想在南疆大地绽放。

  随着新疆和田活动的举办,2025年度市文联“到人民中去”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收官。5月至10月期间,市文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组织了130余名首都文艺家,先后赴四川什邡、青海玉树、山西长治、西藏拉萨、新疆和田等北京对口援建、协作及合作地市,将来自首都的优质文化资源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和心坎上,累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近50场,线上线下共惠及群众近百万人次。系列活动不仅有效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收获了当地群众及文化工作者的广泛好评与高度认可。

 

  摄影:崔峻、王牧青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22629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意见建议征集邮箱:bjwlyjjy@m.memurnet.com 邮编:10003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京ICP备09025795号
版权所有: © 2013-2025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