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出版集团主办,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京版北美(北京)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七十五载文联路·百卷匠心非遗情”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出版百卷成果总结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北京非遗丛书编纂工程自2012年开始启动,至今已编纂出版100本,内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技艺、民俗等10个类别,为北京市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研究提供了丰富且详实的资料支撑。同时,已有29本被译成英文,受到海外读者的喜爱,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新载体。
合影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荣书琴,北京市委组织部原常务副部长史绍洁,北京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北京市文联原党组书记陈启刚,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北京出版集团副总经理马驰,市文联一级巡视员刘开阳,中国民协副主席、市文联副主席、北京民协主席、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世瑜,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研究馆员、北京民协第六届理事会副主席、丛书主编石振怀等领导、艺术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的作者、代表性传承人、项目保护单位代表等100多人出席总结发布会。
100本非遗丛书的出版,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项浩大工程,得益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有力指导支持,得益于丛书主编石振怀、北京民协原秘书长史燕明等编委会同仁艰辛努力付出,得益于每一位非遗的传承人及编辑的辛勤劳动。正是他们的倾心付出,才使广大读者享有了这沉甸甸的非遗文化大系。
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
在总结发布会上,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指出,非遗丛书出版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非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强历史文化整体保护、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要求的务实行动,也是以非遗为载体传承中华文脉、赋能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文化遗产是辉煌灿烂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深入传承保护、创新利用好包括北京非遗在内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广大首都文艺工作者肩负的时代课题和光荣使命。市文联及非遗工作者以百本丛书为新起点,持续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围绕“三个文化带”建设和非遗保护,持续挖掘、整理、保存珍贵的非遗,持续加强北京非遗资源系统性保护传承和广泛深入传播;二是联动出版社、高校、文化机构等多方力量,深化“丛书出版 非遗体验 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创新,推动北京非遗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是搭建立足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更高平台,充分展示北京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深化北京非遗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更大价值,更好赋能首都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国际交流交往。
北京出版集团副总经理马驰
北京出版集团副总经理马驰介绍了非遗丛书的出版情况,并代表北京出版集团对市文联成立75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的重大文化举措,持之以恒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工作,是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来,北京出版集团将继续与市文联、北京民协紧密合作,与从事非遗研究与保护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呈现方式,为非遗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民协副主席、市文联副主席、北京民协主席、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世瑜
中国民协副主席、市文联副主席、北京民协主席、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世瑜回顾了非遗丛书历经十四年编写出版的艰辛探索,分析了非遗项目分布不均、集体传承项目记录总结较难的原因,介绍了部分非遗项目面临“人走技失”困境,要加强学习借鉴、拓宽思维视野、创新工作机制,深入挖掘、延续非遗的文化生态,使其成为充满历史和当代生活气息的、传承和创新民间文艺的“绿水青山”。他表示,这套丛书的出版为后续的非遗研究、保护工作提供了资料支撑,为非遗传承人搭建了展示的平台,为非遗“活起来”提供了经验和灵感,进一步助力北京文旅融合发展。他指出,丛书的编撰出版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研究馆员、北京民协原副主席、丛书主编石振怀
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研究馆员、北京民协第六届理事会副主席、丛书主编石振怀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在发布会上分享了丛书编纂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他提到,为了提高丛书的撰写质量,克服资料短缺的困难,许多参与丛书撰写的作者都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田野调查工作,他们深入项目单位采访传承人及地域文史专家,获取第一手口述资料。他表示,编写这套丛书的定位十分清楚,就是完整记录北京市具有特色和价值的非遗项目,兼具资料性、存史性和可读性,给历史留下珍贵资料。
会议现场
启幕仪式为“七十五载文联路·百卷匠心非遗情”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出版百卷成果总结发布会揭幕,标志着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非遗盛事正式开启新的征程。
京韵大鼓(少白派)
西山八大处传说
北京泥人张
通州运河船工号子
非遗展示体验
在活动现场,“京韵大鼓(少白派)”“西山八大处传说”“北京泥人张”“通州运河船工号子”四个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展演。来宾们在非遗展示区体验了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彩塑京剧脸谱、雕版刷印古籍装帧及北京皮影等项目。
百本非遗丛书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