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青春之歌》献礼国庆档 将开启全国巡演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5-10-09

  10月3日-5日,筹备近三年精细打磨的大型青春版音乐剧《青春之歌》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成功进行了5场演出。接下来,还将开启全国巡演,并陆续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公演。

  该剧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创研基地创作项目,并入围“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新锐大戏板块,由北京市文联监制,北京甲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光谱合元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和北京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北京能量悦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担任合作单位,中国现代文学馆出任学术支持,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作为支持单位,北京华彬文化基金会鼎力支持。

  演出中,歌唱家曹芙嘉饰演林道静、歌唱家王凯饰演卢嘉川,并联袂高天鹤、陆艺火、杨璐、李泽楷、李昊阳、于金石等音乐剧演员,用歌声与表演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力。

  演出现场,将舞台区的一席位置留给了《青春之歌》原著作者杨沫先生。自原著首次出版已经60余载,此刻的杨沫先生见证着后辈用音乐剧的艺术形式“唱”着她的笔墨字句中的人和事,“演”着她字里行间的爱与情,“舞”着她纵情于笔端的当年和当下。这是全体主创献给杨沫先生最诚挚的致敬。

  将50万字的长篇小说浓缩成一台140分钟的音乐剧,挑战极大,但剧目从剧本、导演、音乐、舞美设计和多媒体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符合当代审美与现代语境的大胆突破,力求与曾经拥有和正在拥有青春时光的一代代青年共勉与共情。

 

剧情故事与每个人的经历“共鸣”

 

  该剧讲述了一个关于“选择”如何影响并塑就命运的故事,是一部以主人公林道静在卢嘉川投身的信仰之路、余永泽徘徊的利己之途,胡梦安追求的名利之道中,思考并抉择自身道路的“成长史诗”。看似“爱与被爱”的剧情构架,支撑着人物们在民族危亡的时艰中,解读出那个年代的宏大叙事。

  这是一部“因爱而起,为爱抒怀”的音乐剧作品,剧目出品人、总导演、编剧甲丁对于剧目的读解,是无数份“爱”的交织。有林道静、卢嘉川等无数逐光而行的有志青年对理想的“敬爱”,有林道静对独立人格、自由人生的“挚爱”,有以卢嘉川们为代表的有志青年对国家的“深爱”,对信念的“热爱”,其中也交织着余永泽对林道静的“爱而不得”,交杂着胡梦安对林道静的“非其所爱”。

 

人物设定与现代语境“共情”

 

  《青春之歌》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经过电影版、电视剧版、话剧版、歌剧版的演绎,早已经深入人心。音乐剧版在人物设定上增添了几分“与众不同”:林道静是“独立女性”的化身,用自己的志向注释自己的人生;卢嘉川是无数“逆行者”的代表,在国难当头时的挺身而出;余永泽是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于他而言才是生活的信条;而剧中对镇压进步青年不择手段的反派胡梦安的塑造,则勾勒出仕途之上逐官趋利的复杂人性。

 

音乐旋律与观众心跳“共振”

 

  本剧在音乐风格上进行了又一次大胆突破和尝试,融合“重金属”与“古典乐”音乐特质,力求在音乐的大开大合中,让当代青年的心律与剧中人物的心跳同频,构建一场书中、剧中和当今社会每个人的情感共振。几首高难度唱段,更是成为了燃翻全场的high点,如《选择》中林道静、卢嘉川、余永泽和胡梦安的四重唱,音浪此起彼伏、高潮迭起,令现场观众掌声雷动、久未停息。

 

设计巧思与当代审美“链接”

 

  在导演手法上,该剧力求通过多时空交错、多空间演绎的“平行蒙太奇”手法,在兼具艺术审美高度与舞台表现力度的戏剧语言和演员内心戏份的演绎中,完成对角色的打造和剧情的陈述。戏剧节奏张弛有度、角色人设个性明朗、音乐表达抑扬顿挫、情节推进大开大合是这部剧的特性与特征。

  在舞美设计上,以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为创意核心,强调空间纵深感,将“倒映”“镜像”“悬浮”等造型样式运用于舞台之上,是一次在音乐剧舞台上敢想敢做的实践。

  本次多媒体设计重点把握“情绪渲染”的创意方向,在构图上采用具象与意象相得益彰的环境解构,即通过局部放大,营造视觉美感,通过色彩夸张强化人物内心。

  演出最后时刻,剧中的每一位角色高举旗帜,如果彼时的他们慢慢转身回望着台下的每一位观众,这一刻,台上台下的呼吸与心跳都融为一体。

 

  小知识: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基金面向社会接受申报、资助过程受社会监督、资助成果由社会共享,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搭建了一个开放平等、公开透明的艺术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22629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意见建议征集邮箱:bjwlyjjy@m.memurnet.com 邮编:10003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京ICP备09025795号
版权所有: © 2013-2025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