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至10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电影家协会承办的首都青年电影人才培训计划——2025年创作训练营(第二期)顺利举办。
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董昕作开班动员并讲授开班第一课,北京电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陈杨萍主持开班仪式。北京电影家协会理事黄丹、陈旭光、赵宁宇、叶宁及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石一枫围绕电影创作、电影技术、电影市场等方面授课。
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董昕
董昕在动员讲话中指出,首都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重镇和创新高地,担负着挖掘、培育、帮助青年影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任务。北京市文联、北京影协持续开展青年电影人才培训,是繁荣发展首都电影文化、加快建设国际影视制作高地的重要举措。她表示,学员要坚定文化自信、深耕时代主题,要珍惜学习机会、锤炼过硬本领,秉持工匠精神、追求德艺双馨,勇于创新创造、贡献新生力量。
开班第一课以“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为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不同时期,深入分析了党领导的中国文艺及电影事业的百年发展历程。董昕指出,希望首都青年影人持续努力奋斗,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精神的精品佳作,北京市文联、北京影协期待与其携手,为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影协理事、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丹
北京影协理事、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丹以“表达决定一切”为题,从电影类型、人物、素材、故事、细节、声音等方面分析了电影剧作的基本思维。他认为,优秀电影作品应符合真实性、独特性、生动性与当下性等特征。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做到始终不忘记命题、不忘记第一主人公是谁,要注意影片讲述的视角,要从情节高潮看统一,完成因果闭环,以确保故事不会写跑写偏。
北京影协理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
北京影协理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影视工业变革与美学重构”为题进行授课。他从人文视角解读人工智能的意义与属性,概述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从电影工业与美学双重性出发,强调AI推动影视产业链重组;同时,他还阐述了“电影工业美学”的核心命题及“接着讲”的必要等。他认为,一场全新的媒介文化革命正在启幕。
北京影协理事、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赵宁宇
北京影协理事、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赵宁宇以“电影创作的坚实底盘”为题为学员授课。通过分享分析《开山人》《金刚川》等电影的筹备与创作过程,说明了电影项目“资料准备”的重要性。他认为:“要做的事,就尽百分百的力气去做。”要丰富日常生活、注重日常积累,通过图文收集、视觉设计及人物采访等方式做好基础研究。
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石一枫
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石一枫以“故事和生活”为题授课,深入分析“故事来源于生活”的要义。他指出,故事与生活的关系有三个层面,一是故事再现生活,二是故事忘记生活,三是故事发现生活。创作者通过故事讲述对生活的理想和渴望,故事通过构建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为观众提供一处暂时抽离琐碎的精神栖居地,故事让我们重新打量习以为常的生活。
北京影协理事、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叶宁
北京影协理事、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叶宁以“讲好中国故事是市场的第一性原则”为题分享电影市场洞察并与学员开展对话交流。他认为,电影行业生态正在进行重塑,市场对院线电影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故事好坏是商业电影成功与否的基本逻辑。他观察到,电影票房的体量与影片能够给予观众的情感力量成正相关,好的商业故事既有清晰极致的类型,又能够引发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与社会共鸣。
结业式上,史册、程鹏、王艺萱、宋耀鑫四位学员代表发表培训感言。
未来,北京影协首都青年电影人才培训计划将持续深耕青年影人培育,以更优质课程、更广阔平台为青年创作者赋能。期待学员们携所学所长,扎根时代土壤,创作出更多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的佳作,为中国电影繁荣发展注入蓬勃的“首都力量”与新锐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