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联举办2025年度“文艺两新”骨干培训班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5-08-04

  7月29日至31日,北京市文联举办2025年度“文艺两新”骨干培训班。由北京市文联各文艺家协会、天津市文联、河北省文联、北京市各区文联、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798·751艺术区、宋庄艺术区等单位推荐的82名学员参加培训。


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韩云升

  韩云升为培训班讲党课并作开班动员讲话。他肯定了“文艺两新”的突出贡献,介绍了北京市文联近年来在推动“文艺两新”组织建设、团结引领、服务管理等方面开展的工作。下一步市文联将在强化党的建设,推动新兴领域“两个覆盖”;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两新工作专委会建设;扩大组织吸纳,积极推荐文艺两新申报人才培养、项目资助和奖项评选等方面重点发力,希望“文艺两新”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文艺生态环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出优秀作品。


北京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讲师王田

  王田以颜料会馆演艺新空间的探索为例,以丰富文化供给,打造“演艺之都”为切入点,贴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发展和北京市文化发展相关政策两条脉络,对文艺领域如何遵循市场规律,满足观众需求,创新运营理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北京美协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黄华三

  黄华三以《主题性创作的多维实践与思考》为题为“造型艺术组”授课,他介绍了当前美术创作的发展趋势。他强调,主题性创作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用笔墨、镜头和文字去捕捉时代进程中值得被铭记的瞬间,只有与时代同频,才能让作品的厚度和温度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北京舞蹈学院艺术实践中心主任、青年舞团团长,北京演出娱乐行业协会会长张海君

  张海君以《文艺两新”——从“小众”到“主流”的“新引擎”》为题,为“舞台艺术组”授课。他阐述了“文艺两新”凭借灵活的创作机制、对市场的精准把握,打破传统文艺生产模式的束缚,逐步获得大众认可的发展历程。并鼓励大家深度关注数字化技术发展带来的传播变革和年轻一代文艺爱好者审美观念转变等方向,同时要保持饱满的创作激情和动力。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斌

  张斌为“影视综合组”做《新媒体影视创作》专题辅导,课程介绍了微电影、短视频、微记录片等新媒体影视的概念、类型、特点和发展趋势,梳理了在AI赋能下新媒体创作出现的新动态、新变化、新方式。他指出,新媒体发展面临多种挑战和引诱,文艺工作者要抢抓机遇,不断更新理念和技巧,努力发挥“文艺两新”从艺人才灵活前卫、敢于突破的的特点优势。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员丛治辰

  丛治辰以科技与人文为主题,结合古今文学、中西文学的纵横向比较,与大家探讨文学创作的底层逻辑,剖析人文与科技的关系。他谈到,文学的面貌正被科技深度影响,科技为文学作品的发布提供了多种可能,而多元的传播渠道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新文艺”。他指出,人文是用来挑战和反思科学的,而不是讴歌者,新时代文学创作者应坚守本心,不盲从潮流,用好的文学作品讴歌好的时代。


繁星戏剧村董事长樊星

  樊星结合繁星戏剧村多年来的发展经验和大量案例,介绍了中小剧场的发展历程、阶段特点和管理模式,就中小剧场“集群式运营模式”进行了实例分析,并就中小剧场的发展趋势、不同年龄段的观演偏好、演艺从业人员面临的机遇挑战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为“文艺两新”文艺家在拓展创作思路,实现文艺与经济的双向赋能,促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北京市文联创作服务部四级调研员林土瑞

  林土瑞为学员介绍了北京市文联2025年度文艺创作扶持专项资金项目和“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项目的基本情况,重点就资助范围、扶持方向、申报条件、选题方向等情况与大家进行互动讲解。

 

傅琰东、刘英毅、哈亦琦作宣讲

  培训邀请北京杂协副主席傅琰东、北京摄协原副主席刘英毅、北京民协原副主席哈亦琦三位艺术家进行首都文艺界职业道德宣讲。此外,培训班还组织全体学员就“文艺两新”群体如何弘扬文艺界职业道德公约,发挥自身优势,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为题进行了分组讨论。


参观北京市珐琅厂

 

现场观摩并为北京市珐琅厂赠送书画作品

  在现场教学环节,学员集体参观了北京市珐琅厂,并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北京民协副主席、珐琅厂总工艺师钟连盛进行交流,感受了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造型艺术组的学员代表为珐琅厂赠送了专门创作的8幅书画作品。

 
 
学员代表发言

  结班式上,杨东方、周广胜、胡及恩、董振坤4名学员代表各小组发言。他们谈到,此次培训针对性强,授课效率高,在创作方向、创作思路、创作技能、新技术应用、运营管理、宣传推广等不同阶段全过程、全链条指导,收获很大。河北省学员代表表示,培训首次邀请天津、河北的文艺家来北京参加联合培训,感受到了首都的优质文艺资源和蓬勃的文艺发展环境,今后将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展现“文艺两新”群体风采。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22629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意见建议征集邮箱:bjwlyjjy@m.memurnet.com 邮编:10003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京ICP备09025795号
版权所有: © 2013-2025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