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而歌
——北京市文联成立75周年特别报道(上)
中国艺术报记者 邱振刚
实习记者 李丹阳
一
1950年5月28日,一道“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红色横幅,高高悬挂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大殿前。郭沫若、茅盾、周扬、老舍、齐白石、丁玲、赵树理、欧阳予倩、王瑶卿、连阔如……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此次盛会的文艺界知名人士,怀着对新中国文艺事业的赤诚与热情,在名册上郑重地、同时又是欢欣地签下自己的名字,走进布置一新的会场,走进新中国文艺、首都文艺的新的历史场景。
“北京市文联能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开成立大会,真是‘出门见喜’。毛主席对文艺工作方向的指示,不是说文艺须给工农兵大众服务么?”大会主席团主席老舍在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的最后,以这样一种独特而又意味深长的方式,为“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地、北京市文联的诞生地,加上了饱含深情的注解。
刚刚于当年五一劳动节之际由太庙更名而来的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就此成为新中国首都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发展的起点。
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场——劳动人民文化宫
二
时间退回至11天前。1950年5月17日,北京市文联发起人大会在位于东四南大街143号的人民艺术厅召开。人民艺术厅,当年是华北人民文工团在北平解放后进入北京时接管的建筑。今天,这里是北京人艺“菊隐剧场”。
——为什么要开这个会?
——因为北京市文学艺术界需要成立一个全市群众性的、文学艺术工作者研究性的组织,就是文学艺术工作者的联合会。
——北京市有了文艺处为什么还要发起成立文联?
——北京市文教局文艺处是政权机构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政权机关,它的性质和任务同一个群众性的研究团体的性质和任务是不一样的。有了群众组织的政权机构,基础会更结实,力量会更雄厚,并且还可以协助人民政府执行政策和法令,而群众组织有政权机构的领导和协助,会更能发挥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作为大会发起人之一,北京市文艺工作委员会书记李伯钊在大会讲话中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当天到会的文艺工作者有133人,选出老舍、欧阳予倩、李伯钊、王亚平、连阔如、徐悲鸿、赵树理、程砚秋、凤子、老志诚、李广田、尚小云、苗培时、胡蛮、王松声、焦菊隐、齐白石、曹宝禄、俞平伯、田间、罗常培、周巍峙、王瑶卿、张梦庚、张世荣、端木蕻良、林世良、辛大明、戴爱莲、闻家驷、金紫光、田方、杨振声、韩世昌、王春等35人为市文联筹备委员。正式成立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会后举行了第一次筹委会会议,推选老舍、李伯钊、赵树理、王亚平、凤子、王松声、苗培时、连阔如、端木蕻良、胡蛮、张梦庚等11人为常务委员,并推老舍为主席,李伯钊、赵树理为副主席,王亚平为秘书长,王松声为副秘书长,开始筹备北京市文代会。
经过两天具体工作,筹委会于1950年5月19日召开第一次常委会议,决定北京市文代会自28日起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大会将在4天内完成;成立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起草委员会,提案整理委员会,并商拟了各委员会名单和草案;明确大会组织机构,分秘书处、组织联络部、宣传部、设计展览部等四个部门。
这次会议还确定了代表资格的标准。根据全市文学艺术工作者10008名的统计数字,代表的分配比例是:文学20%,戏曲50%,美术10%,音乐15%,电影新闻5%。
1950年5月24日,举行第二次常委会议,讨论了当然代表和邀请代表名单,提交次日第二次筹委会会议修正通过。5月26日,各专业文艺机关和团体的选举代表产生,全部代表共计361名。27日举行了第三次常委会议,经过讨论研究,决定了大会会议日程,成立文学、戏剧、戏曲、美术、音乐、工人、学生7个代表团。至此,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主要筹备工作圆满完成。
三
“只有在北京而不是在旁的地方,是新旧文艺会师最好的场合;也只有在今日而不是在旁的时候,是新旧文艺会师最好的时机。”这是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大学教授杨振声的心里话。和他一起走进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场的361名代表,有着共同的心声。
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现场
1950年5月28日,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幕。对于新中国首都的文艺事业和文联事业来说,时间开始了!
正如焦菊隐所说:“在迎接新中国文化高潮的进行过程中,北京市文代会的举行,是必须热烈庆祝的一件大事。”
北京市文代会筹备委员会秘书长王亚平报告大会筹备经过,通过老舍等37人为大会主席团成员,老舍为主席团主席。
在开幕词中,老舍分三个方面阐明了成立北京市文联的必要性。
一是从北京市人民政府看,因为政府是人民的,就理当有个群众性的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团体,好帮助政府与党,在文艺上为人民服务。
二是从全国文联来看,全国文联若没有各地的文联作基础,便不易推动工作。
三是从北京的特殊情形看,北京有200万人,除非把北京所有文艺工作者动员起来,是无法把大量的精神食粮贡献给这么多的人的;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北京文联不仅是照顾着北京市的200万兄弟姐妹,也必然间接地给全国以好的影响;北京的戏曲百年来自成一派,受到各处的欢迎,北京戏曲改进的成绩要比别处更出色,因而发挥带头作用;不单戏曲如是,在新文学与新艺术的各部门也都如是,因为北京是人才荟萃的地方;北京也不缺乏青年干部,北京是一座学校之城。
郭沫若、茅盾、周扬、翁独健、彭真、吴晗、田汉、徐悲鸿等相继讲话。
李伯钊报告一年来北京市文艺普及工作。她在报告中说:“这次代表大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与扩大首都文艺界的团结,讨论和研究首都的文艺普及工作问题,在普及第一的方针下,团结全北京市的文艺工作者,积极参加首都建设,教育首都人民,求得文艺工作对其他革命工作更好的配合,以贯彻毛主席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
1950年5月29日,王亚平报告1950年北京市文教局文艺工作计划和实施情况。田汉报告关于旧剧改革的问题。力达报告建设工厂文艺。张梦庚报告戏曲改革问题。来宾廖承志讲话。李伯康等12位代表自由发言。
1950年5月30日,讨论吴晗、王亚平、李伯钊的报告,酝酿文联理事候选人名单。
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主席老舍、副主席梅兰芳、李伯钊、赵树理
1950年5月31日,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王松声报告代表资格审查结果。提案整理委员会凤子报告提案整理经过,75件提案原则上通过。代表们讨论后,大会通过以大会名义向毛主席致敬电的电文和向世界拥护和平大会表示拥护和平的电文。用不记名投票方式选出老舍等45人为北京市文联理事,林庚等5人为候补理事。老舍当选北京市文联主席。梅兰芳、李伯钊、赵树理当选北京市文联副主席。钟敬文等17位代表自由发言。
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讲话
周恩来总理到会讲话,潮水般的掌声响彻全场,与会者眼中跃动出期待和欢快的光芒,将会场氛围推至沸点。
大会通过《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章程》,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正式定名。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的任务确定为:组织全市文学艺术工作者,参加与指导文艺普及工作;发动与组织表现新民主主义的现实的北京文艺创作活动;研究与改革各种旧文学艺术,推陈出新。
老舍在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讲话
“团结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在建设人民首都的总方针下,开展文艺普及工作,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建设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文艺。”这段文字作为宗旨被写入《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章程》总则。首都文艺工作者的使命,由此确立。
四
“我期待着新中国人民所期待的新民族形式的文艺,能蓬勃发展起来!”郭沫若说。
“我相信大会以后将出现更多的反映我们这伟大时代、配合国家建设的作品,使北京市的文艺工作走上一个全新的阶段。”茅盾说。
“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实现人民文化的愿望与广大的人民结合,永远来为人民服务,北京市文代会因此就必然的要负起作为全国各地区的表率的任务,因为北京是全国人民的旗帜,在这旗帜之下开会,是光荣的,兴奋的,而且有责任要来完成这光荣的使命。”林庚说。
“市文联的大门是为群众开的,群众有可以提意见、提要求的地方,文艺工作者更多地了解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可以更好地来工作。”凤子说。
……
这些鼓励与期待,如同火种,穿透四分之三个世纪,在一代代首都文艺工作者间传递,对新中国文艺事业的热诚成为他们生命中最本真的精神底色。
报纸刊发“市文联正式宣告成立”消息
五
随着北京市文联的成立,首都文艺,从此开启了“为人民而歌”的时代新篇——
1952年至1953年,老舍、谭富英、裘盛戎、小白玉霜、高元钧、曹宝禄、关学曾、白凤鸣、尹福来、顾荣甫、梅兰芳、洪深、陈沂、史东山、程砚秋、谭富英等北京市艺术家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赴朝慰问。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激励战斗前线的志愿军将士。
1962年,北京市文联召开了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座谈会,并与全国文联联合主办了7场报告会。《北京文艺》组织了一批纪念文章,并发表《根深而后叶茂》的社论,强调了作家深入生活、服务人民的重要意义。
1980年6月,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举行,曹禺当选主席。此后,北京市文联多次举办年度颁奖大会,鼓励服务人民的先进工作者,推进新时期首都文艺蓬勃发展。
1999年,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北京市文联及所属协会举办“北京今昔”大型摄影展览、编辑《献给祖国的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优秀歌曲选编》。北京文学月刊社组织参与北京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文艺作品征集评奖活动,刊发征文作品30多万字。
2008年,为迎接和庆祝北京奥运会隆重举办,北京市文联及所属协会组织开展了“说北京 唱奥运”相声曲艺新作大赛、“奥运圣火映北京”城市夜景摄影大赛、中国民族民间手工制作展示等一系列活动,并参与了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的重要工作。
2011年起至今,北京市文联每年组织首都文艺家代表团赴西藏拉萨、新疆和田、青海玉树、内蒙古、南水北调库区……开展文化援藏、文化润疆等支援合作活动,用文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饮水思源回报库区人民。
2018年11月,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文联积极联动协作,共同举办“美在京津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美术作品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2018京津冀原创优秀文艺节目(歌曲、舞蹈类)展演汇报演出等活动,为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推进京津冀繁荣发展贡献文艺力量。
……
一个个历史瞬间,合奏出北京市文联75年来的华彩乐章。在党的领导下,北京市文联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文艺创作、人才培养、文化惠民、文化传承、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作为首都文艺事业的中坚力量,北京市文联不仅是文艺工作者的精神家园,更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六
75载长歌不辍,75载文脉流芳。
75度春秋,北京文艺工作者在文学、戏剧、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民间文艺、曲艺、杂技、电视、电影、文艺评论等各个艺术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小说《青春之歌》、散文集《我与地坛》、话剧《茶馆》《王昭君》、歌曲《我们的田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舞蹈《荷花舞》、电视剧《渴望》《觉醒年代》等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文艺作品,在北京的城乡沃土上竞相涌现,既似一朵朵明亮的浪花缀满新中国文艺事业的长河,又如一股股清泉浸润京城百姓心田,北京文艺工作者们用持续迸发的创作活力构筑起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丰饶图景。
75度春秋,北京文艺界涌现了一大批影响广泛、德艺双馨的艺术名家,老舍、曹禺、齐白石、梅兰芳、徐悲鸿、沈从文、赵树理、启功、王蒙……这些新中国文艺史上闪闪发光的名字,他们献身艺术、服务人民、不懈追求、开拓创新的艺术精神和高尚情操,鼓舞着北京文联人,激励着一代代首都文艺工作者薪火相传,滋养着人民的精神家园。
75度春秋,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首都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北京市文联始终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构建起涵盖13个文艺家协会、37家团体会员、60个社会组织在内的完整体系,文联会员从最初的300余名,发展至今天的近3万名。
七
今天的北京市文联大楼,坐落在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离它的诞生地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
站在7楼平台远眺,人民大会堂、神州第一街长安街尽显首都风范,故宫、景山万春亭、北海白塔、胡同群尽显古都风韵,国家大剧院、中信大厦、奥运塔尽显时代风貌。
这绝佳的位置,正是一个绝佳的文化视角:在服务北京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建设中,北京市文联正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在大楼内,从陈列于展厅里的各个文艺领域的丰硕成果;到可以容纳300名观众,常态化上演话剧、戏曲、曲艺、音乐、舞蹈等门类作品的老舍剧场,生动展现着北京市文联和北京文艺事业厚重的历史、精彩的今天、美好的未来。
每当市民观众走进这座大楼,在老舍、曹禺、管桦、杨沫的雕像前驻足,他们的眼神总是会和这四位北京市文联主席的目光交织在一起。历史、今天和未来在此刻相遇,见证着首都文艺事业的生命力——首都的文艺工作者,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心连心。这,或许就是对“为什么成立北京市文联”最好的回答。
“我们将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化使命,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