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第26届曹禺奖获奖及提名名单,北京戏剧家协会会员两部作品,话剧《寻味》《西迁》获得提名。
其中,话剧《寻味》(编剧:龚应恬、李宗熹)还是首个由中国台湾与大陆作者合作的提名作品,实现中国台湾地区曹禺奖“零”的突破。
该剧由北京市文联、全总文工团、北京市台办联合出品,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北京戏剧家协会、哲腾(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话剧《寻味》
推荐单位:北京剧协
作品刊发于《剧本》2024年4期
龚应恬
编剧、导演,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创作有长篇小说、电影、电视连续剧等。
主要舞台剧作品有话剧《与妻书》《夜色迷人》《问苍茫》,民国三部曲《秋水山庄》《新新旅馆》《李叔同·最后的情书》,《孔子》《太行》《大国工匠》《小羊圈胡同》及昆曲《李佩先生》等。作品曾获文华奖大型剧本金奖、话剧金狮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夏衍电影文学奖、金马奖、金鹰奖、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等。部分作品被译介到海外。
李宗熹
编剧,导演,台湾戏剧表演家剧团创始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2000年创立台湾戏剧表演家剧团,代表作品有《胭脂盒》《我是你爸爸》《寻味》等。
话剧《寻味》讲述的是1987年,隔绝38年后的海峡两岸之间开启三通往来。年少时期在北京胡同里成长的李金标当年为国民党第177师北平团的一名老兵。72岁的他迟迟未归,直至1992年夏末,他才终于带着儿子李光启、儿媳杨淑萍与长孙李明维抵京。在历史长河中,无情的岁月给分离的两岸人民留下了无穷泪水,但家国永不分离,感情休戚与共。
话剧《西迁》
个人申报
作品刊发于《剧本》2024年6期
林蔚然
一级编剧、中央戏剧学院国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新剧本》杂志原主编。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文艺界别“四个一批”人才。
主要作品有话剧《人间烟火》《喜相逢》《西迁》《请你对我说个谎》《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北梁人家》《大国工匠》《家长会》《天真之笔·郁达夫》《寻她芳踪·张爱玲》《如歌》《春暖人间》,相声剧《依然美丽》,京剧《少年马连良》《心愿》,北京曲剧《歌唱》《无处不在》,电视剧《我们生活的年代》《无影灯下》等。话剧《喜相逢》获第25届曹禺戏剧文学奖提名。
王人凡
编剧、影评人、剧评人。北京好戏梦圆文化艺术中心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中国剧协会员,北京剧协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有话剧《家长会》《寻她芳踪·张爱玲》《喜相逢》《西迁》《桃源里》《游移的月亮》,儿童剧《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穿越平行世界》《酷虫学校之最强魔法》等。作品多次入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其中话剧《喜相逢》获第25届曹禺戏剧文学奖提名。
话剧《西迁》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讲述了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南京大学前身“国立中央大学”的一行教职工保护着珍贵的动物们,被迫踏上自南京西迁重庆的漫漫征途。他们历尽艰辛,一路西行,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以苏武牧羊的精神保存了中国畜牧业的火种,堪称一部革命题材中的“另类”史诗。
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曹禺戏剧文学奖)是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主办的全国性戏剧剧本创作专业奖项,是中国戏剧文学领域的最高荣誉。本届曹禺奖共收到全国35家单位、《剧本》编辑部以及个人申报的59部剧本,颁奖仪式将于5月21日与梅花奖颁奖晚会共同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