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北京市文联召开十届二次理事会。会上,北京美协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黄华三,延庆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朱琳,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文联副秘书长赵文辉从不同层次和角度,畅谈履职情况、分享工作体会,既有引领创作、服务人才的宝贵经验,又有创新机制、优化载体的实践探索,为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以奋进姿态推动首都美术创作迈向时代高峰
北京美协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黄华三
近年来,首都美术事业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北京发展大局为导向,形成主题创作与人才培养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按照北京市文联的统筹部署,组织首都广大美术家提高思想认识,找准时代定位,聚焦精品创作,扎实推动美术创作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注入艺术动能。
一、精品迭出的创作图景
北京美协的美术创作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北京实践,主题性美术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创作出《京城之脊》等标志性作品;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北京地区以13件获奖作品(金奖1件、银奖4件、铜奖8件)占据全国33%的获奖份额。持续12届的“北京意象”采风写生创作和展览活动覆盖北京各个区;举办“新时代首都美术展”,及时展示美术创作新成果;组织广大美术家深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现场,反映时代变迁和人民崭新精神风貌;深入到祖国边疆百色、靖西、和田、喀什开展采风写生和文艺志愿活动,展现北京援疆成果和边疆地区的变化发展。
二、机制创新的组织实践
北京美协开创的“四维工作法”彰显制度优势:一是建立起核心创作人才库,实现央地院校、画院部队、新文艺群体三方联动;二是组建跨学科专家智库助力美术创作,在党史研究与历史叙事等环节前置指导,如《百年望道——画说北京党史》创作中党史学者全程参与。组织艺术家深入中轴线申遗现场、冬奥场馆、科研重地等,用作品构建古都风韵与时代气象交织的美术谱系;三是实施“创作陪伴计划”,从主题凝练、草图修改、创作指导、成品展示全程参与并提供全周期服务;四是构建政策保障体系,在创作扶持资金落实、作品完成后收藏与奖项申报、建立作品数字传播的多元价值转化通道等方面,美术家们得到协会鼎力支持。
三、人才培育的梯队构建
举办年度新会员培训班,把政治理论学习、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开班第一课,引导首都美术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举办中青年美术人才创作培训班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创作总结会,回顾总结参展经验,促进中青年美术人才综合素质和创作能力的全面提升。以服务引导扶持为基调,加强美术人才建设,把更多优秀人才集聚到美术创作中来,吸纳和培养北京美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形成老中青三代衔接的人才梯队。
四、未来发展的战略维度
今天,首都美术界正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标尺,以“选题策划-创作扶持-展览传播-收藏研究”的全链条机制为支撑,将“作表率”的要求转化为具体实践,落实北京市委要求,举办体育美术作品展,提升北京“双奥之城”文化内涵与国际影响力;继续打造“北京意象”活动品牌优势,以更多精品力作展现北京城市魅力;充分发挥各专业艺委会作用,举办北京青年美展,为青年美术人才搭建展示平台,培育美术新生力量;组织边疆采风写生及文化援疆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重人才培养,举办会员培训,做好会员服务管理,为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文情激扬冬奥城 艺苑芳菲时代春
——北京市延庆区改革创新文艺发展服务机制
延庆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朱琳
在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壮阔浪潮中,延庆区文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团结引领文艺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传播优秀文化、讲好精彩故事,各艺术门类在妫川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延庆全面建设最美冬奥城注入了强劲精神动力。
一、把握核心点选题,以“艺”铸魂担当新使命
延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承载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特别是2024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回信,激发了延庆乡亲奋力实干、担当争先的强大动能。延庆区文联第一时间组织各文艺家协会深学细悟重要回信精神,策划推出《长城传》《寒凝紫塞卫京华—延庆长城文化概览》等长城主题图书3部,50集长篇评书《延庆长城演义》将长城故事娓娓道来、广受好评,“长城内外”摄影展生动呈现北京长城沿线六区长城风采,受到北京市委高度肯定。这些作品和活动,既彰显了延庆乡亲“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长城”的深厚情怀,也是延庆文艺家“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的生动实践。
二、围绕支撑点建制,以“艺”鼓劲激发新活力
我们聚焦“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目标,制定实施《北京市延庆区“妫川文艺奖”奖励办法》,构建“三位一体”奖励模式。一是秉持开放性原则,激励涵盖文学、书法、美术、摄影、曲艺、舞蹈等艺术门类,突破地域限制,吸引全国文艺创作者以延庆文化为题材参评。二是立足专业性要求,组建由中国文联、北京市文联专家领衔的评审委员会,实行三年一评的长效机制,确保过程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三是发挥激励性作用,17件作品获得首届“妫川文艺奖”资金奖励70万元,形成“创作-激励-转化”良性循环,全面激发文艺创新创造活力。
三、聚焦关键点育才,以“艺”聚力谱写新篇章
我们以“名家讲堂”“文艺四进”等为抓手,建立“新锐-骨干-领军”三阶人才培养架构,构建“三体联动”文艺挖掘研究体系。一是历史文化研究体系,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区文联、区委党校等部门的本土文化挖掘研究机制;二是优秀文艺传承体系,打造北京评书、曲艺大舞台等文艺实践基地,让非遗活跃在民间、生根在基层;三是跨区域文艺交流体系,举办京冀蒙晋等地文艺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妫川文艺影响力。
四、立足着力点搭台,以“艺”为桥构筑新格局
近年来,延庆积极做好文艺服务,一方面支持文艺家潜心深耕,《除草工人》《幻》等11件作品获市级及以上荣誉;另一方面精心呵护培育,作家林遥《中国武侠小说史话》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40万人次线上观看;司达作品《石峡长城》《石峡长城保护员》入展第三十六届中国华北摄影艺术展览等。
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盛大舞台上,延庆区文联将守正创新描绘文艺画卷,笔耕不辍谱写辉煌篇章,让文艺百花园绽放最美冬奥城。
繁荣京铁文艺事业
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文联副秘书长 赵文辉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北京局),管辖范围覆盖京津冀两市一省,拥有16万铁路产业工人,年发送旅客3.7亿人次、货物3.6亿吨,为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劲动能。国铁北京局集团公司文联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紧抓文艺人才培养、精品创作、工作创新,持续推动京铁文艺事业稳步发展,为首都文化繁荣作贡献。
一、人才为本,加强职工文艺人才队伍建设
我们将培养造就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队伍作为第一职责,常抓不懈。一是加强思想引领。自2018年至今,所辖7个分会发展本级会员722人,加入中国文联各协会会员26人。结合铁路行业“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我们积极倡导“爱国、为民、爱路、尽责、崇德、尚艺”的京铁文艺价值观,通过教育引导、主题征文、大讨论等方式,引导京铁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爱国爱路、奉献人民、履职尽责、德艺双馨。二是加强培训培养。2022年至今面向京铁职工举办文学、书画、摄影、音舞、影视11期培训班,培训文艺爱好者近千人。培训邀请名家名师和铁路文艺骨干专题授课,组织到鲁迅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馆和铁路文博场馆、基层一线进行采风教学。支持和鼓励京铁文艺爱好者参加社会培训、才艺大赛、春运送福等活动。
二、创作为要,坚持在融入和服务上下功夫
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服务职工,创作更多“铁”字号优秀文艺作品。一是开展主题文艺创作。组织开展“翰墨飘香颂祖国”“光影里的京铁春运故事”等综合性主题文艺创作6次、专题摄影大赛4次,创作各艺术门类作品上万件。二是重点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创作小品《师徒新传》《爱在“京津冀”》、情景剧《风雨落坡岭》、群口快板《闪亮的名字》等精品节目,举办“同心同行、开拓奋进”“挺膺担当、共赴未来”主题文艺汇演,为铁路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三、创新为重,不断拓展文艺文联工作新成效
创新工作方式,让文联工作更具活力。一是建立与上级文联良好的沟通联动关系。国铁北京局集团公司文联积极参与、融入北京市文联和铁路文联工作,在北京各大车站联合开展春运送福活动,打造文化春运品牌,温暖旅客回家路。两项活动入选市文联创作扶持项目。二是打造指尖上的文化文艺宣传阵地。开设“印象京铁”微信公众号,以图、文、音视频、动图等活泼多样的形式,转载文化文艺理论文章、发布文联工作动态、展示文艺创作成果。“印象京铁”平台三次被中央网信办、国铁集团党组宣传部评为“百个网络正能量铁路新媒体平台”。
今后,国铁北京局集团公司文联将牢记职责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深入铁路安全生产火热现场,扎根实践,积极打造“铁”字号精品力作,为建设世界一流铁路企业提供强劲思想引领力和精神推动力,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京铁文艺人才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