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下午,“传承创新 赓续前行”——新时代传统曲艺的创新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市文联举办。
本次会议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曲艺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共同承办。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北京曲协主席、相声表演艺术家李伟建,相声表演艺术家李增瑞,北京曲协副主席王玥波,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所长、北京曲协副主席、北京评协副主席蒋慧明,北京曲协理事王波,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研究员路琼、助理研究员王笑非、助理研究员刘禹、学术秘书杜蕾,《曲艺》杂志副主编邓科,获奖演员代表盛伟、陶思有、孙彦博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北京曲协副秘书长李征主持,蒋慧明担任学术主持。
北京曲协主席、相声表演艺术家李伟建
李伟建回顾了自己从北京青年相声节的参赛者到“十大青年笑星”,再到如今的相声节评委的身份转变,十五年里见证了相声节的发展和年轻人的成长。今年的相声节邀请了李金斗、李国盛、赵炎等重量级评委,并与央视合作,产生了广泛影响。他认为,今年的相声节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回归传统,年轻参赛者受老一代艺术家影响,不断推动相声艺术的守正创新;二是题材广泛,作品涉及AI人工智能、文旅融合发展等内容;三是关注现实,创作者在作品中积极融入家国情怀,创作视角更加开阔;四是参赛群体广泛,今年不仅有大学生参赛,还有不少女选手,未来可以考虑设置大学生赛道,同时给予女演员更多的关注,凝聚壮大曲艺人才队伍;五是以优秀节目展演推人才、推作品,为青年创作者搭建展示平台,有力推动相声艺术生态建设。
相声表演艺术家李增瑞
李增瑞强调,北京青年相声节一届比一届办得好,今年出新很多。相声事业是在不断传承的基础上发展的,历史上的很多表演艺术家都为传统相声的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相声是个人艺术,每个演员都应发挥个性和特长,以保持艺术的活力和独特性。他鼓励演员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发挥自己的艺术构想,形成并展现独特的个人风格。
北京曲协副主席王玥波
王玥波表示,本届相声节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创新和提高。一是勇于尝试,在活动中增加老艺术家现场点评环节,细致入微的点评对后辈人才也是一种激励和鼓舞。二是原创作品多,鼓励选手们深入生活、采风调研进行创作。他认为,本届相声节演员结合个人特点自演自创,创作了适合自己的作品。今后,还应通过培训班等方式提升演员对传统相声技巧的掌握。
获奖演员代表盛伟
盛伟认为相声创作应该更加贴近生活,当下流行的脱口秀和Sketch喜剧形式更容易与年轻人产生“共情”。相声想要贴近生活首先就要深入生活,通过采风去感受生活的真实感,让作品贴近人的内心世界。创作上,可以突破相声传统的框架,尝试与话剧、影视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
获奖演员代表孙彦博
孙彦博坦言,大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比赛,对于拓宽个人视野有很大帮助。相声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爱好,还与他们所学的专业如广播电视编导、艺术学等内容相辅相成,有助于提升专业学习能力和艺术表达效果。希望协会能够给予高校相声社团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学生们提供更多表演展示、学习培训的机会。
获奖演员代表陶思有
陶思有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北京青年相声节的深厚情感。他认为,相声节不仅为青年演员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是推动相声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充分展现了新一代相声人的创作活力和时代特色。他还分享了自己在小剧场的演出经验,认为年轻人应苦练基本功,身正、心正、人正,相声作品才正。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学术秘书杜蕾
杜蕾结合当下综艺现状,从脱口秀“老粉”和相声“新粉”的角度,认为,与脱口秀不同,相声承载了更多的家国情怀、积淀了更丰富的传统文化,能够引起更广泛的共鸣,这是以个人情感表达为主的脱口秀难以达到的,而这也正是二者相较,相声的独特之处。
《曲艺》杂志副主编邓科
邓科认为,当下的相声创作不缺作品但缺精品,作品往往缺少来自生活的温度和深度,以及应有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易被简化为搞笑工具,导致作品流于浅薄。她表示,传统艺术不应局限于固有的表演形式和舞台空间,可以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尝试新的表达渠道,借助直播平台等方式进行有效传播,让相声艺术得到更多人喜爱。
北京曲协理事王波
王波认为,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北京青年相声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高度、有温度的专业性赛事。他建议通过组建创作团队,集思广益、集中力量提高作品质量,提升相声创作水平。王波认为张善曾先生关于相声创作的观点,如遵循类别个性,注重包袱与笑料的艺术魅力,净化内容、语言和动作等内容,对我们当下创作仍大有裨益。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禹
刘禹从相声艺术的广泛流布和演变入手,以贵州春黔社的参赛作品《巧对春联》为例,阐述了地方文化对相声艺术传承发展的深刻影响。他表示相声从北京、天津沿运河传播到长江流域,再从长江入川,进入西南地区如贵州等地,其文化的传承一直没有变,“根”没有变,这对研究相声艺术的流变有重要的价值。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笑非
王笑非从曲种研究和文献整理、曲艺研究的理论拓展、学术的引领功能三个方面谈了对相声发展的思考。他强调,曲艺艺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用日常的细节来讲述老百姓的生活,通过生活中的凡人小事折射时代的面貌,引起大家的共鸣。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研究员路琼
对于未来曲艺发展,路琼提出了三个关键字:自强、自信、自爱。她呼吁要加强对传统曲艺的传播和推广,认为相声演员要在创新的同时坚守相声的艺术特征,保持自信,引领而非迎合大众审美。相声的发展还需要社会多方位的爱护和支持,既包括政策方面的扶持激励,也包括学术研究方面的日益深入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所长、北京曲协副主席、北京评协副主席蒋慧明
蒋慧明提到,新时代的北京曲艺发展进程中,相声艺术始终走在前列,汇聚了大批优秀的相声创作表演艺术人才,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相声作品,培育出了北京青年相声节等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北京青年相声节无论是参与的人数还是活动的内容,都在逐年递增,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作为本届青年相声节比赛环节结束后的一次“复盘”,本次研讨会演员、作者、理论评论、媒体传播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相信一定会推动未来的北京青年相声节走得更远。
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
田鹏在总结中表示,此次研讨会以“传承创新 赓续前行”为主题,很有价值和意义,各位发言者的观点对市文联筹划明年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相声艺术的发展需创、演、评三驾马车的驱动。在相声创作上,市文联要加大组织力度,引导曲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汲取营养,走进生活积累素材;积极整合各方力量创作,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同时与多种艺术门类碰撞,促进跨门类的交流融合,推出更多成功作品。促进表演和评论深度参与创作,共同推动曲艺、相声艺术繁荣发展,实现传承创新。
北京曲协副秘书长李征
此次研讨会是2024北京文艺评论热点现象研究系列研讨之一。今年,北京市文联已围绕青年戏剧创作的多样化、新北京作家群、文艺评论的守正创新等主题进行多场交流研讨,为首都文艺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