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是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文艺家坚守艺术理想,实现艺术价值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文艺工作者聚焦城市历史文化,创作出丰富的文艺作品,充分展现了城市历史文化魅力,赋能传统文化站在当代世界舞台。如何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文艺创作中,持之以恒地在坚守“不变”中留住乡愁,在创新求“变”中激发活力,创作出彰显城市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的优秀文艺作品,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推动文明传承、文化延续,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重要课题。
12月19日,北京市文联举办第四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坚守与担当”对谈活动。本次活动是首都文艺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系列活动的重要部分,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作家协会、北京戏剧家协会、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支持,中国网、北京日报京直播、新浪直播间、京艺苑视频号等直播平台进行了同步直播,点击量110.6万。
本次活动邀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李林荣教授担任主持人,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石一枫,北京市曲剧团团长崔迪,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黄盈参与对谈。近30名文艺工作者来到现场与专家进行了交流。
观点速览
崔迪以北京曲剧团创作的作品为例,谈到北京曲剧作为北京唯一的地方戏,在表现京味题材作品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的探索。传统戏曲要想留住老观众、吸引新观众,就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先要打开一扇窗,让观众窥见戏曲的样式在当代的表达也可以好看、好听,这样更有利于让观众接受传统戏曲。
在谈到对城市历史文脉的理解时,黄盈指出,城市历史文脉实际上是在当地人生活的不断演变中自然而然生成的,它体现的正是城市的变化。艺术形态也是随着生活改变的。比如新京味作品的产生,是因为生活变新了,所以创作者的书写和表达自然而然就新了。生活在变化中,每个人都有想抒发的情感,作为创作者,我们要用自己掌握的艺术语言,替大家把感受抒发出来。
石一枫与黄盈的观点不谋而合,他以北京题材小说创作为例,谈到写城市题材小说时,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新的事物太多,比如原有的口音、习惯的饮食方式都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那该如何刻画一个“北京人”,“他”怎样才像北京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写出北京人精神内在的特点,有了这些特点,哪怕他不吃卤煮炒肝,哪怕他说话没有北京腔,他仍然是北京人。在创作中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就是传承人的精神脉络。
李林荣围绕石一枫的小说谈道:在城市题材小说中构造人物时,要通过细节来支撑独属于这个城市特定生活氛围中的人在性格方面的特征。这也是各个艺术门类作品创作的诀窍,即有诚意地、细致入微地体会生活中有深度、有褶皱的部分,把握普通人心灵世界的共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