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北京文艺论坛期间,不同艺术门类的创作者和评论家展开8场圆桌对话,围绕文学、影视、戏剧、舞台艺术、网络文艺、造型艺术、文化产业、青年评论等不同艺术门类,结合北京文艺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讨论新时代北京文艺传承发展的核心问题,助力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深耕“演艺之都”建设,为首都文艺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11月20日起,京艺苑陆续推出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第三单元:戏剧艺术的新突破与创造转化
陶庆梅
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新主流文艺:新情感与新叙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提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的要求,从国家层面加强了对于文艺创作的引导。在新型文艺生产模式的推动下,市场化主导下的大众文艺创作有了新气象。2017年以来,以《战狼2》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的表现为代表,一种新的爱国主义思潮在大众文化中出现。在那之后,中国当代的大众文化生产出现了全新的面貌:《流浪地球》《山海情》《觉醒年代》《功勋》《父辈的荣耀》等影视作品以全新的情感、全新的大众文艺的表达方式,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新现象。在市场中崛起的“新主流”,并不只是赢得了市场,其背后是一种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呼应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立场与艺术表达方式。
邹红
北京市文联特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精品是如何成就的——以京剧《风华正茂》为例
精品是如何成就的?强强联合、守正创新是成就艺术精品的一个重要途径。以国家京剧院的京剧《风华正茂》为例,《风华正茂》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京剧的精品,原因有二:一是强强联手,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聘请编剧何冀平、导演宫晓东两位出色的艺术家,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同时又内在契合。二是守正创新,既本色当行又有所开拓。国家京剧院深厚的京剧艺术底蕴为该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何冀平、宫晓东两位跨界的身份,为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相邻艺术之间的取长补短更容易突破常规,实现创新。京剧《风华正茂》多场次多板块的结构更接近话剧,为了转换流畅又借鉴了歌剧中的歌队,尝试在戏剧中融入音乐的元素,最终取得了成功。
龚应恬
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
跨界吸收,融合开创
所谓跨界其实并没有“界”,“界”的存在其实是创作中的一种约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成剧”和“观剧”规则,在戏曲界尤为突出,然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过细的边界设定会制约戏剧的发展。话剧《孔子》更适合以舞剧的方式进行呈现;话剧《寻味》在37个场景的设置和转化中融入了电影场景的运用;电影昆曲《红楼梦》把小生变成武生来完成电影的构造。这些“跨界”最终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用多种办法做跨越,符合当今观众的需要,而技术的运用也为跨界融合提供更多可能。以人物塑造为中心,最终跨界融合能够帮助我们提供更多塑造人物的方法,所有的融合都是有价值的。
彭涛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教授
新生代戏剧导演的探索——以李建军为例
近十多年,戏剧舞台上出现了一批颇具个人风格的导演,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了生活观察思维角度的不同,实现了一些戏剧艺术的新突破和创造的转化。以李建军导演为例,他在技术层面上突出的特征就是跨媒介的叙事手段,即将剧场的叙事和影像叙事进行融合,在剧场中大量使用戏剧影像。而戏剧影像跨媒介叙事的使用,不只是舞台形式和叙事语言的探索,更重要的是对生活观察的思维角度,通过舞台媒介手段的变化,体现出对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注。这种探索不仅是形式和叙事语言的探索,更重要的是年轻导演对中国当下现实与普通民众生存状态的强烈关注。
颜全毅
北京评协理事,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教授
从大众文化向分众化市场转型的戏曲艺术
当下传统文化不断升温,戏曲艺术如何赢得观众,获得更稳定的市场和受众群,是个现实且有价值的问题。当今的戏曲市场化问题,关系到戏曲艺术如何定位、营销、宣传甚至创作,需要今天的戏曲从业者对戏曲现状和市场需求有更清晰明确的了解。实际上,戏曲从大众化走向了小众化,再到分众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发展必然。因而戏曲剧种不必贪大求全,而应发挥和放大自身传统优势,以优秀的本体牢牢吸引知音和观众,根据受众群体做适合的营销宣发,要敏锐捕捉青年观众的思潮思绪,提供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导入更多宣发手段,制造一定的热点和聚集效应,带动一批审美相似的青年人关注剧种和戏曲,从而圈粉。
林蔚然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师、《新剧本》杂志原主编
戏剧编剧何以突围
伟大的剧作家总是具有前瞻性,戏剧写作者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变化。对于戏剧写作而言,终端呈现的介质和渠道正在改天换地,写作者要不断扩充内存、修炼内功,同时适应和拥抱每种变化。全媒体时代突出了对写作者全面素质的考核,也为写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青年写作者要抓住机遇站稳脚跟,找到适合自己特质的创作领域和题材的风格。在广泛使用人工智能的当下,从长远看,如果文学艺术的独创性为算法所覆盖,由审美疲劳所带来的恶性循环会影响到全行业发展。面对自我和时代的挑战,戏剧写作者应该深入到题材方向中,深入到人物塑造中,深入到生活体验中,以创新创造为第一要义,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戏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