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共鸣、开放……”“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坚守与担当”对谈活动谈了这些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3-10-27

  近年来,文艺作品创作呈现出蓬勃之势,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文化自信,创作出一大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脍炙人口的优秀文艺作品,塑造了一大批经典艺术形象。如何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重要课题。

  10月25日,“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坚守与担当”系列对谈活动的第二场在北京市文联艺术工坊举办。本次活动是首都文艺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系列活动的重要部分,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作家协会、北京戏剧家协会、北京音乐家协会支持。中国网、北京日报京直播、新浪直播间、京艺苑视频号等直播平台进行了同步直播,点击量107.6万。

  本次活动邀请北京戏剧家副主席杨乾武担任主持人,中国作协全委、作家马伯庸,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演艺术主管(戏曲)及戏曲节目总监钟珍珍,国家大剧院导演刘九思参与对谈。40名文艺工作者来到现场,与专家进行了交流。

 

观点速览

 

  找到人性的共鸣,才能把“中国故事”讲到世界的舞台

  马伯庸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讲述了自己多年前重走诸葛亮北伐路的经历以及内心的感受。他谈到,诸葛亮坚韧不拔的精神、对理想的执着,是中国人不灭的精神,是当代人能够理解,与当代人真正相通的。读者读书的过程,就是在寻找与角色之间的共鸣,所以“六出祁山”讲好了,诸葛亮的形象就立住了,中华文化也就推出去了。

  杨乾武以马伯庸作品《两京十五日》改编的同名话剧为例,谈到不论是小说,还是戏剧、电影、电视,情节也许是虚构的,但人的情感、三观必须是真实的,只有这样,在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和接受上,才能没有时空障碍。民族文化生命力传承的重要方式就是“讲好故事”。故事讲得越生动有趣,讲得各国人民都认同,文化的生命力就会越强大。

 

  创作的秘诀:把心打开,把钥匙扔进大海

  刘九思谈到,歌乐舞剧戏这些不同的艺术门类都是有壁垒的,每个人可能都是自己艺术门类的专家,不懂别的艺术门类是如何创作的。把历史故事、人文景观和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一些伟大工程转化成文艺作品,搬上舞台,需要各个艺术门类的人互相尊重彼此的艺术规律,尊重彼此的创作习惯,才能达到完整的统一。创作者要把自己“打开”,不执着于自我,而是与各门类有才华的艺术家加强合作,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变成观众更喜欢、听得懂、有思考的作品。

 

  要“立”也要“破”,要“守”也要“创”

  钟珍珍从事粤剧创作多年,她以监制的小剧场粤剧《霸王别姬》为例,谈到传统粤剧如何吸引现代观众时指出,戏曲的创新就是要立足传统、打破传统。《霸王别姬》以传统粤剧故事为蓝本,逐渐演变至近代粤剧的演出风格,在演出时长、唱腔、音乐等方面都做了新的尝试,向观众呈现粤剧的流变与发展。

  马伯庸从历史小说创作的角度为守正创新提供了另一层阐释。他谈到历史小说创作在处理历史真实与创作虚构时介绍了“三明治理论”,即历史大事件、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这上下两层不能变,创作的空间就在这二者之间,并以“鸿门宴”为例,阐释了如何把握历史逻辑与小说创作的平衡,即在尊重历史的逻辑、发展大势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虚构。

 

  想出好作品,先要做好顶层设计

  刘九思以大型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的创作过程为例,详细讲述了从动议以大运河文化带为主题进行创作,到去通州采风、请专家讲解搜集素材找到灵感,再到确定以交响套曲的形式、四个章节的结构表达大运河700年的历史、选择适合的主创人员、选取适合的表现形式等方面,生动阐释了在艺术创作中,特别是综合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策划能力的重要性。顶层设计,是推出优秀作品的强有力保障。

 

  “热爱”引着我们在戏曲传承的路上坚定前行

  钟珍珍谈到香港的戏曲生态与内地的不同。香港的戏曲院团基本上都是民营。大学生因为“热爱”,放弃了所学专业,来做“职业演员”;演员们的服装,小到底衫和袜子都是自掏腰包;粤剧老前辈93岁高龄还是每期排练都到场,很多老先生至今还在台上演出;观众们热爱戏曲,不管演出是否精彩都给予支持,“不唱个三四小时不让走”;香港700万人口中有100万人看表演艺术,其中戏曲观众就有80万。钟珍珍说“因为热爱,所以不希望这么宝贵的戏曲传统凋零在我们这一代,所以我们要创新、要发展”。

 

  这是文艺创作“最好的时代”

  刘九思谈到,“双创”从一定程度上,为戏剧解决了“题材荒”的问题。戏剧工作者应兼收并蓄,多与各行各业的研究者、创作者沟通,多关注人民的生活,这样,好的题材、令人感动的闪光点都会在自己的观察里。

  杨乾武指出,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丰富了传播渠道,接受各种艺术的人群也在持续扩大。作品能不能传播出去、流传下去,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内容的质量。只要文艺工作者把作品做精、做美、做好,就能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