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通心路,边地融情行——北京剧协组织艺术家赴新疆和田地区创作采风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3-09-20

  9月6日至12日,北京戏剧家协会组织艺术家一行9人深入新疆和田地区开展创作采风。

  新疆的建设与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如何通过戏剧艺术作品讲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代新疆故事,是当代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本次采风艺术家们深入到和田腹地,考察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屯垦戍边的历史功绩、北京援建和田地区取得的重要成就,感受了当地艾德莱斯丝绸、墨玉桑皮纸、手工铜器与地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激发了艺术家挖掘和田地区历史文化与当代风貌的高度热情,为创作有品质、有风格、有内涵的新疆故事打下了坚实基础。

  采风团由北京市文联二级巡视员苏社钦带队,来自北京市演艺集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以及新文艺群体的优秀编剧、导演、制作人参加了此次采风活动。


采风团与援疆及当地干部合影

 

徒步沙海敬老兵

 

  采风团首站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重走老兵路,感受老兵魂,汲取“老兵精神”,积蓄磅磺力量。当天上午,采风团首先来到老兵精神展示馆。该馆以编年体形式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和田、建设和田的重大历史事件,集中展示了沙海老兵们“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戎边”的革命精神。“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和田”,身为“兵三代”回到十四师四十七团工作的讲解员夏天,用一段段“沙海老兵”的真实故事触动着每一位艺术家敏感的心弦。采风团一致表示,沙海老兵为祖国边疆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艺术作品更应当积极弘扬老兵精神,让红色文化发挥出凝聚人心的力量,鼓励更多年轻人弘扬老兵精神,赓续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参观老兵精神展示馆

  随后,采风团前往老兵驿站采访被誉为“孝老爱亲兵团好人”的“兵二代”舒万福。舒万福于1998年开始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敬老院工作。二十余载,关爱老人,亲力亲为。他深知,生活在这里的老人都是屯垦戍边几十年、为兵团事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是激励一代代兵团人自觉弘扬老兵精神的榜样,照顾好他们的晚年生活是自己的责任。他以坚守诠释责任担当,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最后,采风团瞻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向长眠在此的394名屯垦戍边老兵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

 

感人至深“父母情”

 

  除了沙海老兵精神给团队一行带来的“军人群像式”的震撼与感动之外,采风团在与“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买赛地·吐送交流中,再次被这位维族老人的初心与坚守所震撼。买赛地老人在225团的帮扶下,通过自身的勤劳努力,成为了村里领头的养殖户,率先完成了脱贫摘帽的转变。在翻译的帮助下,2018年底,买赛地老人不忘父老乡亲,拿出自己的收入成立了“老人之家”,义务帮扶连队的60余位孤寡老人。连队中一位87岁的老人,无儿无女,一直得到买赛地对他的照顾,老人激动地把买赛地夫妻称作是自己的“爸爸和妈妈”。他说,没有“爸爸妈妈”的照顾,自己活不到现在,“妈妈”几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却让老人们衣食无忧。艺术家们深受感动,自发为买赛地的“老人之家”进行捐款,共计捐款3800元。


采风团一行采访买塞地·吐送

 

倾听千年“古玉事”

 

  采风团在采风后半程的最意外的惊喜之一,便是在“昆仑古事馆”感受到的玉石文化的博大精深。昆仑古事馆是2020年和田市“五个认同”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立项项目,2021年完成装修布展。从规模上说,古事馆应该算是小型博物馆,但自成体系,是现任馆长章伟以数十年之力在新疆乃至全国范围内收集玉石的成果。


参观昆仑古事馆

  在章伟看来,玉器时代曾经作为“石器时代”与“青铜器时代”之间一个至关重要且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现象和民族的性格底蕴。昆仑古事陈列馆包括四大板块:石器时代(中国玉文化发声期)、玉器时代(中国玉文产生神玉巫玉文化)、青铜器时代(中国玉文演变为王玉文化)、铁器时代(中国玉文发展为礼玉文化),展出各类石器、玉器、青铜器、铁器及相关艺术品,共计十万余件。

  艺术家们在表达敬佩之余,表示要进一步挖掘相关历史文化内容,为今后的创作搜集更多文献资料。

 

民间工艺见真蕴

 

  尽管在新疆的采风活动仅仅只有7天时间,但采风团依然收获满满,艺术家们尽可能的挖掘新疆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现实成绩。除了参访“和田地区博物馆”,感受和田历史脉络外,还专程到有关县市考察了和田手工地毯、洛浦县手工铜器、墨玉桑皮纸、艾德莱斯丝绸等国家与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工坊,艺术家们深深感受到这些传统手工艺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多姿多彩。


参观和田地区博物馆

  采风期间,艺术家们还与当地的援疆干部、兵团负责人以及本地民族干部等开展深入的交流。期间,与援疆干部开展了以《少数民族戏剧的当代融合》为主题的京和大讲堂分享讲座,并于回京后向第十四师昆玉市图书馆捐赠了由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编著的5套非遗系列丛书。艺术家们采风期间获得了大量文艺创作的素材和一手资料,为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提供了丰沃资源。


采风团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文联进行座谈交流


京和大讲堂

  实地采风工作已告一段落,但新疆之行给每一位艺术家带来的影响与震动却将永驻心间。截止目前,采风团成员已初步形成若干的创作思路或选题,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创作出更多讲述新时代新疆故事的优秀作品。

 

采风团说:

 

  白爱莲 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

  我们听到了昆仑山前世今生的故事,看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残酷与温柔,感受了沙漠变绿洲的奇迹,共情了个体生命的悲喜故事。戍边是神圣的,援疆干部是激情的,驻疆干部是坚定的,牧场干部是淡定的,沙海老兵是强韧的,老兵后代是朴实的,维族老人是慈爱的,神秘历史是荡气回肠的,和田美玉是带有历史密码的,手工艺人是心灵手巧的,边关生活是不断改善的……这些经历打破了我们认知的局限和情感的预设,待沉淀发酵,当会成为生活的启示,当会成为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王焱 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编剧  

  初次去新疆。从和田机场去昆玉市的路上,目之所及唯有荒漠,渺无人迹,心中顿生恐惧。但此后的一周,听到了老兵屯垦戍边的壮举,看到了买赛地•吐送脱贫致富后立即率领全家赡养六十位老人的善行,看到了和田古事馆馆主为挖掘、研究、传播玉文化而宁愿留在和田的豪情,看到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剧场等等一座座北京援疆的丰功伟绩,深受震撼、装满感动。从和田飞回北京的航班上,想起了老兵纪念馆讲解员的声音:老兵们奉献青春、奉献终身、奉献子孙,他们一生的功名,“就埋藏在这无边的沙漠中”。回眸再俯瞰这无垠荒漠与雄伟昆仑,心中无尽敬仰:这广漠无边的大沙漠,既是老兵一代千古不朽的凌烟阁,又是新生代以及各地援疆人士书写人生的英雄处,更是写满知足与恬淡、无我与奉献的福泽地。祝福和田越来越好。

  姜彤林 戏剧评论家、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这次和田行,珍藏下很多恒久的收获:俯瞰天山的壮阔,仰望昆仑的磅礴,跋涉在茫茫大漠,亲吻着田间稻禾。被老兵精神震撼着,被援疆干部引领着,被维族同胞感动着,被中华文脉簇拥着。尽管这里地处边陲,但随时都能感受到党的心胸和国之气魄;尽管,没来之前听说过这里的许多“传说”,但亲临向往之境,那份悠然,那份闲适,那份团结,那份共和,那份辛勤劳作,那份畅舞欢歌,那份知足常乐,那份感恩颂德......如此亲情包裹,如此地大物博,似乎在瞬间找回了久违的人生信仰,仿佛于刹那听闻到励志的号角凯歌。我爱我的山!我爱我的河!我爱你,中国!

  林蔚然 《新剧本》杂志主编、国家一级编剧

  本次采风,我们在北京市文联、北京剧协的带领下,深入到沙漠、田间、院落、牧区,分秒必争地感受着历史的壮阔、人民创造的伟业奇迹。当我们倾听老兵的心声真情,不禁动容;目睹买塞地夫妇用心用情陪伴众多晚年孤独的老人们,我们落泪;和田市里,欢乐的律动又令我们飞快融入其中,无需更多言语。而一路行来,这片土地的故事又有太多等待着见证、记录和开掘……

  程思博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国家三级导演

  这七天,所到之处,不论是现在的“一个人的图书馆”,还是七十多年前的“沙海老兵”,亦或是那屹立不倒的“兵团精神”和一对夫妻支撑起的“老人之家”,都让我感触良多。七天的采风之行,不仅领略了祖国边疆的辽阔无垠,也感悟了屯垦戍边的老兵精神,更体会了扎根基层的艰难险阻。此次跟随文联领导和剧协老师们一同采风学习,获益良多,为我今后的艺术创作拓宽了视野,积淀了阅历。

  高伟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制作人委员会副秘书长

  当来自都市的“小我”带着各种生活的焦虑,个人的纠结以及狭隘的成见来到广袤的戈壁,体味老兵精神,看到善良纯朴的买赛地夫妇,感受援疆干部的辛劳与智慧......一切小我的烦恼便瞬间融化于大新疆的宽广与深沉的力量之中。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