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京和他收藏的瓷器
家住密云区的赵洪京从2003年开始收藏瓷器,至今已有15年。他说收藏瓷器的乐趣不在于这件瓷器值多少钱,而是我有你没有。15年前他对瓷器一无所知,如今说起瓷器可以滔滔不绝,在他口中那些经年久远的故事又开始变得鲜活起来。
赵洪京和他收藏的瓷器
最初投进4万元都白扔了
2003年,赵洪京从事装修行业并攒下些积蓄,那时他家附近有家古玩店,店里摆放了不少瓷器,他经常与店里的老先生聊天,久而久之,耳濡目染,赵洪京有了收藏瓷器的想法。
于是,赵洪京开始跟着古玩店的老先生外出淘货,没想到,迈出这一步,竟开启了他长达15年的收藏之旅。
“每次都是老先生帮着看,他说没问题,我就信他。那时像疯了一样,接连买了三四十件瓷器。” 赵洪京回忆说,刚开始接触瓷器,出手很大方,总想捡个漏儿。
虽然有“师父领进门”,但是没有“不交学费”的捷径。
后来,赵洪京拿着买到的瓷器,兴致勃勃地去找专家鉴定,结果都是假的,这对于赵洪京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一共花了近4万元,在当时那可不是小数目,都白扔了。”赵洪京谈及被骗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心理很受打击。因为不愿再看见这些东西,他把能送人的都送人了,不能送人的就砸了,“不能再卖给别人继续坑人啊!” 赵洪京痛心地说。
在这之后,赵洪京不再跟着古玩店的老先生了,而是自己去更有保障的古玩店。据赵洪京介绍,专业的古玩店都承诺,买回去之后如果觉得东西不对可以退。于是每次从古玩店买回瓷器,赵洪京都拿去找专家鉴定,这样一来二去,他从专家那学到不少知识。赵洪京说:“有些知识得自己去琢磨,光靠别人说,说三年也明白不了,这得靠悟性。”
赵洪京讲解收藏瓷器知识
懂得比别人多才能捡漏儿
赵洪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瓷器鉴定已经练得炉火纯青。
他拿青花瓷举例,要先判定青花的钴料是天然料还是化学料。天然钴料烧到1200度变成蓝色,有深有浅,颜色灵动,而化学料烧到800度就黑了,颜色呆滞。他打比方说,天然钴料烧出的颜色像墨汁滴在水里,是动态的,而化学料烧出的颜色像墨汁滴在纸上,是静态的。要是能够分清天然钴料还是化学料,那就能辨别青花瓷了。
赵洪京认为,能捡到漏儿,拼的就是你懂得比别人多。如果不知道瓷器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往往就把东西卖低了。
2014年3月,赵洪京花5000元在华夏收藏网买了一个唐三彩挂蓝的小酒杯,他得意地说:“这是捡到漏儿了!” 赵洪京透露,唐三彩挂蓝可以说是青花瓷的源头,一般认为青花瓷在元代才开始出现,实际上在唐代就有了,唐三彩挂蓝就是重要的物证。只不过在唐代的时候花色还不稳定,这样就把青花出现的时间往前推了很多代,所以它的历史文化价值非常高。
目前,赵洪京家里有百余件藏品,主要就是单色釉、青花、粉彩三大类,其中单色釉占了将近一半。赵洪京透露:“最多时候有过三百多件,后来不得不卖掉一些,这样才有钱去买更好的。”
赵洪京讲解收藏瓷器知识
瓷器这行讲究的是诚信
15年来,赵洪京遍访北京、天津及河北周边的古玩市场,摸爬滚打的经历让他深有感触:“进一家店,如果店里摆的80%都是老货,就知道这家店的老板相当靠谱,是可以交朋友的。反之,如果店里80%都是新东西,就一两件老货在撑门面,以新充旧,就说明这个人不值得信赖。”
收藏瓷器的经历,让赵洪京明白应该诚信做人。他说:“看瓷器就是看人。在这行得把良心放正了,如果老想着蒙人骗人,就把自己往歪路上带了。”
赵洪京回想起最开始时各种上当受骗的经历,依然义愤填膺。因为那对于很多人来说,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很难接受,这导致很多原本对瓷器感兴趣的人,不得不放弃了,他们便错过了与瓷器的一段缘分,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伤害。
赵洪京谈及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他倔强地说:“买了假东西就算交学费了,总得学到点知识吧!” 于是他毅然从头开始,找专家鉴定、查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赵洪京笑谈:“上学的时候都没学这么多东西。15年过后,现在不仅留下了这些瓷器,我还获得了很多知识和生活的乐趣,这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如今,除了收藏瓷器,赵洪京平时还做义务鉴定。他憨厚地说:“我在密云得罪人都出了名,凡是找到我这儿,我就实话实说。只要我一问这东西能退不,他就知道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