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大快乐—农家汉杨景波和他的3000本连环画

[关闭本页] 来源:      作者:大兴区文联供稿 发布时间:2010-03-16

    小人书,曾经点亮过我们的童年岁月,是多少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结。小小的窗口中,多姿多彩的天地万物,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一幕幕,一张张,流动在我们的记忆里。带着鲜明的历史印迹,带着人们或已淡忘的快乐,它静静地躺在家中某个角落数十年之后,今日一跃成为收藏界的新宠。
    “小人书,大快乐——农家汉杨景波和他的3000本连环画”展览让我们暂停下匆忙的脚步,从手机、电脑、电视的屏幕上抬起头来,翻开过去的老时光,感受时代的变迁,重温童年的快乐。
    杨景波是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乡天宫院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他一九六八年出生,初中毕业后开始务农,摆过地摊,贩过菜,做过装卸工,开过出租车,出外打工的同时种植着十几亩农田。从80年代开始,他有意识的收集一些连环画、年画、宣传画等纸质收藏品,如今收藏的连环画(“小人书”)已达3000多本,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文学名著、电影剪辑,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有一套62年版的《红楼梦》,绘制精美,还有名家陈光镒的《林则徐戒烟》,徐勇、顾莲塘画的《嘎达梅林》等精品。
    谈起收藏,杨景波有说不完的故事:“七十年代中期的京郊农村,一个村子也没有一台电视,那时的孩子得到一本小人书是除看一场露天电影外的第二大享受。邻家男孩的一本《黄继光》,我‘向毛主席保证’借到了它,一个晚上我认认真真的看了七遍,越看越不想还人家了,第二天我谎说丢了那本书,挨一顿饱揍。”
    多年来,杨景波痴迷于小人书:为得到一册新书起早排队,为“捡了漏”而兴奋莫名,为一本好书朝思暮想,奸商的欺诈,“连友”的慨然相赠,个中滋味,甘苦自知。随着收藏越来越多,他却又为一事烦扰:老房子拆了,住上敞亮的新楼房,他的上万册图书收藏,除了两千余精品外,其余的书,无处安置,只能临时寄存。
    杨景波目前最大的愿望,是开一间自己的图书室,“如果条件适宜,我会捐出一部分图书,给它们找到一个适宜的家,发挥它们最大的作用,让更多人分享历史,分享快乐。”

背景链接:
    “小人书”学名连环画,是用多幅画而连续叙述一个故事的绘画形式,它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特别对青少年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连环画源于我国汉代,我国的连环画最早兴起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除了有沈曼云、赵宏本、钱笑呆、陈光镒4位著名的绘人外,还有叶浅予、张乐平、胡考、丰子恺等一批有修养的画家也画了不少高层次、高水平的连环画,如《三毛流浪记》(张乐平绘)等作品更是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了一大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连环画册。如荣获全国连环画一等奖的《西厢记》(王叔晖绘,1963年),在运用我国传统工笔重彩仕女画艺术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文革”版连环画是自然形成的一部形象的“文革”史,此类连环画除了具有代表性的八个样板戏连环画外,也还有不少是名家精心绘制的作品,如顾炳鑫的《列宁在十月》、颜梅华、顾炳鑫等绘的《韩非寓言故事选》、董辰生绘的《黄继光》等。
  “文革”结束后,连环画创作手法和出版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从绘画上来看,有版画式的、漫画式的、工笔的、写意的,显示了许多画家雄厚的实力和多方面的艺术手法。仅1977—1980年,全国就出版了10亿册连环画;1978年彩色连环画《陈胜吴广》(戴敦邦绘)在日本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儿童故事画二等奖;1984年我国连环画在“瑞士第一届国际连环画节”上获“特别荣誉奖”。1987年8月,中国连环画展览在英国伦敦牛津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我国连环画单独在国外举办展览,尚属首次,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重视和欢迎。
  20世纪90年代初,受到多元化文化市场的冲击,连环画落入低谷。读者兴趣被其它现代气息浓厚的文化活动所吸引,使未能迅速适应改革大潮的连环画受到冷落,逐渐进入收藏领域。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