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贺兰山的篆刻作品是一种享受,在和贺兰山的交流中才知道这个获奖无数的篆刻工匠是如此低调,他把自己的睿智、精气神全都放在了每一幅作品里,灵指滑动书生意,方寸之间写意人生,篆刻和书法都是我们的国粹,是我们中国的历史悠久的个性品牌,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标志艺术。贺兰山在方寸之间,将高深莫测的世间万象融汇到个性,简单、抽象的线条里,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继续继承发扬。这种精神就值得我们去学习。
王彬:贺老师您好,在您的履历里,看到师从的名家非常多,他们对您的艺术之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贺兰山:韩锐先生、卜希旸先生、刘普选先生、赵宏先生、邹方程先生是我在首师大上学期间的老师。韩锐是北京大葆台汉墓博物馆馆长,北京石刻艺术馆研究员,是首师大特聘的专家学者,他教我们金石学,卜希旸教草书,刘普选教隶书,赵宏教篆书及篆刻理论,邹方程教书法史论。在首师大学习的几年使我对金石学、书法篆刻的技法与理论有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我至今,我现在的学书思路和理论基础基本上是在首师大打下的。现在虽然毕业好多年了,但和老师们还都有联系,有时还会给老师刻一些章,遇到问题还会向老师们请教。近两年我跟韩东先生学习研究古玺印的创作,韩东老师是高庆春先生的入室弟子,也是他在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的助教,是当代中青年篆刻的佼佼者,当今所有有名的无论中书协或是西泠印社举办的展览基本上都入过,有的甚至是多次获奖。和韩东老师学习的这两年使我更加清晰明确了篆刻的创作方向,以及在当今这个时代如何继承与发展篆刻这门古老艺术,怎样入古出新等诸多问题。
王彬:我们通常评价好的篆刻作品有金石味,比如吴昌硕的作品,您所理解的“金石味”是什么?
贺兰山:篆刻中的金石味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清代赵之谦提出“印外求印”以前,这种金石味更多指的是古代印章中的斑驳腐蚀等历史留下的自然痕迹,仅局限于印章本身之中,所谓“印中求印”阶段。之后这个含义被扩大了,凡是考古上能见到的对篆刻有用的新的东西都可以进行创作尝试,这一思路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生机,按赵之谦自己的话说就是“为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吴昌硕就是在“印外求印”理论的基础上第一个把封泥全面引入到篆刻创作中来的,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后来篆刻者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古厚雄强审美风格道路,开时代新风气。吴昌硕有一方“道在瓦甓”印章正好诠释了 “金石味”之所在,当然这种所谓金石味并不是食古不化,我觉得要做到“似曾相识”才高级,古物中有自然不可为的东西,我们创作吸收中需要转化,这种吸收要符合艺术规律和时代审美特征。
王彬:能否给我们简单地列举一件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谈谈您为什么创作这件作品,这件作品当中又包含着怎样的灵感和创意?
贺兰山:今年年初的时候疫情在武汉爆发并迅速在全国蔓延,新型冠状病毒来势凶猛,面对病毒,一批批奔赴前线的医务工作者让我们震撼和感动。想到他们也是为人妻母,为人夫父,也有自己温馨的小家,但是,职业的本能让他们坚定地站了出来,成为社会的守护者。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拿起了手中的刻刀,向所有奔赴前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于是就有了这方“逆行者”。创作这方章的时候也是几易其稿,最后选择了以古玺形式来创作,文字作纵向排列并配以边框,整体追求古玺印浑穆古朴的艺术风格,并借鉴印匋、封泥等元素烘托气氛增加印面视觉冲击力,这方章后来也被《中国书法》杂志全国海选时选中,刊登在2020年第二期“防控疫情·万众一心”主题篆刻创作栏目中。
王彬:贺老师您好,篆刻在中国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独特的东方艺术,您认为方寸之间的篆刻艺术有哪些特点?我们该如何欣赏它的美?
贺兰山:篆刻艺术历史悠久,从起源到现在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风格流派众多,历经战国、秦汉、明清几大重要历史时期。篆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集书法、绘画、镌刻于一身,同时还要求作者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金石学、古文字功底。
我们常说篆刻是红和白的艺术,这个红和白指的就是文字和空间,不同的印风它的文字造型、留红留白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篆刻主要有先秦古玺、秦印、汉印、隋唐蟠条印、宋元押印以及后来的明清文人流派印这几大风格。咱们就以古玺和汉印为例,古玺印由于使用的是没有统一的战国文字,印章制度也是属于草创阶段,所以古玺在章法上呈现出来的特点就是灵动的、多姿多彩无拘无束的,所谓“因字布局,随形造势”,它没有一个统一的安排方式,这也是它好玩的地方,同一个创作内容能有好几种空间组合的设计方案,当然它也是要在一定“法度”之内的,这个“法度”包括文字的印化、空间的和谐等等,要符合古玺印的安排方式,这种安排方式后人总结有:平行错落式、重降轻升式、外实内虚式以及“U”字形式等等,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汉武帝时期印章制度已经完备,缪篆(缪篆指的是汉代印章入印的文字,其特点是把体型修长的小篆变形为适合入印的方形填满印面。)也是在这一时候开始成熟,所以汉印在章法上呈现出来的特点就是这种方正严谨的,文字布局采用均分法,有的字与字之间甚至可以看到标准的“十字通道”,文字的留红留白也不同于古玺印,它是“整红整白”,所呈现出来的章法特点,四字以内少字印主要有:左右红白呼应、对角红白呼应,四字以上多字印有:“V”字三角形红白呼应,“X”交叉式红白呼应等等。方寸之间变化万千,一方印章我们只有处理好它的红白关系,印面才能和谐,再加以适合的刀法与做印法,配以与印面内容相符的情感等等,一方好的篆刻作品才有可能产生。
王彬:您在篆刻上的总体风格是怎样的?能不能适当用一些词语来描述您的风格,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更清晰地了解您作品的艺术特色?
贺兰山:我篆刻的底子是汉印打下的,我刻了十年的汉印,期间也接触过流派印,那一时期印风更偏向工整一路。这几年则潜心研习古玺印,涉猎范围也扩大到古印匋、封泥、砖文这些更加自然朴茂的艺术风格,印风也逐步转向写意一路。我觉得写意印更符合时代精神与艺术发展规律,它的拓展性更强,更容易表现艺术家的个性与艺术追求。现在有些人包括一些刻工稳印的朋友在内对写意印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甚者是排斥。我觉得这都是自身审美意识上的缺陷,只有真正懂得欣赏写意印才是懂艺术的,你可以不刻写意印,但一定要懂得欣赏,不然这会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写意不等于随意,写意是一种精神,我常说刻写意印是大胆下刀小心归置,它的好多细节都是要经过反复推敲的,当然它有即兴的东西,但更多环节是在设计印稿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现在好多刻写意印的名家之前都是刻工稳印的高手,有着深厚的工稳印基础,一个印人要做到即能“工”又能“写”这样才全面,这也是我追求艺术的方向。
王彬:贺老师您好,如今学书画篆刻的人日益增多,对于初学者,您有哪些心得和建议?
贺兰山:我觉得初学者还是要从端正平稳的汉印入手比较合适,选择西汉至东汉中期这一时间段的,找一些经典的印反复临摹,要做到熟练掌握篆刻的基本刀法以及印稿上石等基本技巧,之后可以上溯秦印及古玺印下探各文人流派印。同时还要写写篆书,我们知道篆刻入印的文字是篆书,写不好或者说不写篆书肯定是刻不好印的。篆书可以从标准的小篆入手,选择秦《泰山刻石》、《峄山刻石》,汉《袁安碑》、《袁敞碑》,还有邓石如《白氏草堂记》、吴让之《吴均帖》、赵之谦《铙歌册》这些清人墨迹也都是不错的,然后可以写一写先秦《石鼓文》、清吴昌硕《临石鼓文》,以及西周金文《毛公鼎》、《墙盘》、《大盂鼎》、《散氏盘》这些大篆体系的。我觉得无论书法或者篆刻都要做到临创结合,不可一味的临摹,使用才是最终目的,要做到师古而不泥古。
王彬:敬请大家期待海淀文联推出的中青年书法家访谈的下一期节目。再见!
(审稿人:叶宏奇,撰稿:王彬)
附贺兰山篆刻作品
1、云在青天水在瓶
2、不饮盗泉水
3、逆行者
4、自得云林雅趣
5、删去平生多余事
6、万物静观皆自得
附作者简介
个人照片
贺兰山简介:贺兰山,号冻堂、静园,别署京西散人,1987年生人,汉族。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本科毕业。现为中国书画界联合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中国道教协会道家书画院艺术委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青年书画社社员,北京市海淀区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东方中国诗书画院创作委员会委员,北京神州书画研究会会员,京华印社社员,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美术学科书法篆刻类课程专项指导顾问,职业艺术教育工作者。
先后师承韩锐先生、卜希旸先生、刘普选先生、赵宏先生、邹方程先生以及韩东先生等名家学习金石书法篆刻。现主攻篆书及篆刻,篆书以泰山刻石入手,后又涉猎秦诏版权量铭文、汉新莽嘉量铭文、汉袁安碑、及天发神谶碑诸碑刻,近年来受赵之谦、吴昌硕、来楚生等大家影响尤甚。篆刻早年以汉印入手,后又研习明清众流派之长,近年则潜心于先秦古玺创作之中,多有所获。
入展获奖经历:“江山如画”第十届北京电视书法大奖赛二等奖;第八届“北京·美丽乡村”书法艺术展二等奖;2019年“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千人大展入展;祖国万岁·我们的七十年——全国书画篆刻艺术家作品展入展;“走向辉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第十九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入展;“影像北京”2017年全市美术书法摄影比赛优秀奖;“影像北京”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入展;第五届《圣经—爱,主题艺术展》春潮—白雪京港联展入展;第二届北京青年书画大赛三等奖;首届东方杯书画大赛作品展金奖;“CCTV中国魂·艺术与奥林匹克同行艺术展”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