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播电视台,歌华传媒集团,各区文化和旅游局,各区融媒体中心,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关于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已经2021年第15次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2021年11月9日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关于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为全面落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广电发〔2019〕74号)和《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2020年2月14日),推动北京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北京新视听,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聚焦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首善标准,服务“五子”落地,不断优化北京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布局,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文化消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全力打造北京新视听,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视听产业中心。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守主流文化责任担当。坚持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改革创新。深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推动体制和机制创新、科技和管理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实现自主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提质升级。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视听产业竞争新优势,健全视听产业链条,着力发挥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牵引作用,促进视听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服务全局。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统筹推进事业和产业、内容创作和科技创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贯通发展,更好地发挥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和服务保障的重要功能,体现全国文化中心的广电担当。
(三)发展目标
聚焦北京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将北京逐步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视听产业中心。持续构建“大宣传”格局,完善现代传播体系,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不断加强。精品创作“北京模式”进一步优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内容有效供给不断丰富。智慧广电创新应用体系基本构建,智慧广电成为打造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撑。广电重点实验室研究集群基本形成,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成效更加凸显,北京成为5G 8K产业聚集高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逐步实现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优质化和品牌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集群优势凸显,服务“两区”建设能力持续增强,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具成效。对外交流持续活跃,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国际传播影响力显著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新形势下首都广电舆论引导力
1.持续构建“大宣传”格局。深入实施“舆论引导力提升工程”,加强全媒体语境下新型主流媒体构建;整合市、区两级融媒体资源,发挥北京高校云集、制播机构富集优势,建强上下互通、左右联动、统筹资源、快速响应、凝聚合力的“大宣传”格局。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建立信息资源库,深刻把握媒体发展新格局和舆论生态新变化,推动宣传理念创新、内容形式创新,主动“跨界”“破圈”,探索与卫生健康、教育培训、养老医疗、体育休闲等多领域“广电 ”“ 广电”路径,形成全媒体、全方位、全天候宣传体系,服务首都和国家建设发展大局。
2.推进主力军挺进主战场。落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推动新时代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做强做优的意见》,加快资源要素向互联网主阵地聚合、向手机移动端倾斜。支持广播电视头部机构,以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为主线,积极开发应用新技术,提升传播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北京市新闻大数据共享平台,开展舆情分析研判,实现差异化精准有效传播。深化广播电视媒体“头条”建设和网络视听媒体“首页首屏”建设,完善网上网下重大宣传报道一体化统筹机制,构建北京新视听宣传矩阵,全面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3.焕发新兴媒体正能量。提升对网络视听新媒体、新业态、新技术、新应用的统筹规范能力水平,加强对头部企业调控引导和从业人员服务培训,增强企业和从业人员导向意识和底线思维,焕发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社交媒体、音频平台等新兴媒体的正能量。探索网络视听在跨屏、多屏、虚拟“无屏”等场景下的新应用、新模式。支持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视听新媒体在内容创意、制作生产、节目播出、运营开发等方面加快深度合作,推动强强联合,探索更加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扩大融合传播效果的创作播出新模式。
(二)深耕精品生产“北京模式”
4.加强精品生产规划引导。支持创作传达正确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国家观的优秀电视剧、网络原创视听节目、动画片、纪录片、公益广告等视听产品,用光影语言描绘时代精神图谱,形成“影视看北京”的标杆效应。不断完善精品创作工作机制,按照“好主题、好故事,好团队、好创作,好作品、好收成”六好标准,聚焦重点革命题材、重大历史题材、重大现实题材、北京题材,把抓好选题规划作为重中之重。完善种子库、项目库、片单库,建立短期、中期、长期题材节目库,做到短期“不断档”,中期有储备,长期有规划,对纳入规划片单的片目开展“一剧一策”全流程跟踪服务,实行动态化管理、个性化辅导和联动化宣推。
5.抓好精品生产创新管理。坚持“引一把、领一把、扶一把”,持续推动题材规划、立项创作、备案审查“三个关口”前移。创新结构化审查模式,推动精准服务、简化审批等举措制度化、常态化。用好全国首个8K超高清视频制作专项扶持资金,强化内容生产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完善作品评价体系,建立口碑和大数据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加快构建覆盖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满意度、传播力和融合力六个维度的“北京新视听融合传播综合评价体系”。推广和落实机构评价体系,对作品创作生产、受众反映、社会影响、内部制度和队伍建设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考核。
6.做好精品生产服务保障。结合“两区”建设,围绕优秀内容生产创作主责主线,强化优选资质、优审内容、优化服务三优举措,打通规划论证、审查审核、评优评奖三支队伍,抓好平台制作机构审核员、制片人制作人、网络编剧三类培训。加大优秀作品扶持激励力度,打通制播上下游,丰富优秀作品播出端,打造北京新视听专区,让好作品进入好平台、好时段,让好作品有好收益。着力推进“1260”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每年至少抓好12部网络原创视听节目规划创作,未来五年累计孵化60部标杆级作品。
(三)构建智慧广电发展新生态
7.加快智慧广电基础体系建设。完善智慧广电节目制播体系,统筹市、区两级制播云平台规划与部署,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向IP架构融合演进,着力推动制播平台智慧化升级。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系统、完善、开放的智慧广电技术标准体系,持续推进基础性标准以及融合服务、互联互通等关键环节标准的研发进度。开展地面无线超高清电视研究和试验,积极探索新技术条件下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智慧化发展路径。积极开展广电全媒体智能软终端技术研究,促进广播电视业务跨网络、跨屏落地。
8.创新智慧广电内容生产和节目形态。坚持场景引领,围绕“家庭场景、政务场景、民生场景”,加强高清视频、沉浸式视频、互动视频等高新视频内容建设。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新技术创新节目包装渲染手段,丰富节目内容形态,增强现场感和沉浸感。发挥超高清内容在大屏显示上的质量优势,推动超高清视频内容跨行业广泛应用。
9.优化智慧广电服务应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可管可控、绿色安全”的优势,促进广播电视从功能业务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变,提供融合信息资讯、视听节目、数字娱乐、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社会治理、应急防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广电数字生活服务。加强智慧广电与智慧北京建设、首都城市治理、数字信息消费、乡村振兴等战略统筹规划、有效衔接,积极推动广播电视与政务、商务、教育、医疗、金融、农业、环保等相关行业的业务合作、业态创新和服务升级。
(四)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10.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有关要求,坚持深度融合、整体转型,加快市级融媒体技术平台完善升级,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推进各级广电媒体协同联动,整合网上网下资源渠道,做优主平台、拓展主渠道、做强主账号,推进品牌化和规模化运营,打造融政务、服务、商务于一体的全国示范性省级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平台和多个具备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中心、社区信息枢纽功能的全国标杆性区级融媒体中心。
11.强化先进技术支撑引领。加快落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技术迭代实施方案》,支持广电媒体运用VR、AR、MR和流媒体、超高清等技术,推出全息化、可视化和沉浸式、交互式内容产品。指导广电机构建立媒体融合相关实验室,加强与媒体融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前沿技术融通发展。实施北京媒体融合能力提升工程,办好媒体融合创新大赛,加强媒体融合项目库建设,开展媒体融合创新技术与服务应用遴选推广计划,推进相关技术在各级广电机构落地应用,持续以技术赋能媒体融合。
12.创新媒体融合体制机制。以全媒体思维重塑广电媒体组织架构,以全媒体产品和服务为核心,以互联网为主阵地,构建集约高效的新型采编制作播发流程,建立全媒体指挥调度体系。支持区级融媒体中心依托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实现“中心 企业”的运营模式。支持广电机构构建MCN矩阵,打造自有优质网生内容、主播队伍,形成个性化品牌集群,具备条件的可以全资或控股形式公司化运营。完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支持广电机构控股或参股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推动媒体融合项目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源有效对接。
(五)推动5G 8K赋能首都广电提质升级
13.打造首都广电重点实验室。建设4K/8K超高清电视应用创新实验室,着力创建国际一流的超高清技术及应用创新中心。健全完善北京网络视听研究院,构建协同创新实验室,为建设北京新视听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开展智慧广电重点实验室的评审工作,积极引导重点实验室在园区建设、技术攻关、转化应用等方面创新发展,孵化培育一批示范引领企业、智慧广电引领示范项目。
14.推进基于5G的新型传播网络体系构建。加快推进北京市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升级、广电5G网络建设,打造有线无线交互协同的北京市广电新媒体智慧服务网与城市信息化综合服务网。推动超高清电视采集、编辑制作、播出、传输、接收和终端显示等各环节全技术链条的贯通,提升有线电视网络和互联网超高清节目传输能力,开展地面无线超高清传输研究和试验。加快全市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互联互通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光纤化、IP化改造,加快IPv6部署和应用。建设北京广电5G覆盖网络,探索广电特色的5G新业务,促进网络智慧化、融合化。
15.拓展5G 8K新应用新场景。推动5G 8K 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VR等高新视频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开办8K试验频道,推动沉浸式视频体验进入家庭。推动“冬奥超高清8K数字转播技术与系统”项目建设,扎实做好冬奥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工作。加快“冰雪项目交互式多维度观赛体验技术与系统”项目建设,研究制定有线电视网络传输VR/360度全景节目技术方案,提升观众观赛视听体验。扎实推进大环影视城三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5G 视听创新应用典型场景落地。研究制定8K超高清节目技术质量评价标准,建立8K超高清视频技术质量监测检测机制,加快推动超高清及相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对8K超高清节目内容制作进行奖励扶持,支持国家级超高清内容生产制作中心建设,丰富高质量超高清视频内容供给。
(六)优化首都视听产业发展格局
16.抓好产业布局顶层设计。以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为基础,以建设全球视听产业中心为目标,以“两区”建设为抓手,加强部市、市区联动合作,引导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链关键环节优质资源、优势平台、优秀企业集中集约发展。推进新视听重大基建工程规划建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形成分工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新视听产业集聚协同发展格局。
17.打造优质基地园区。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支持京津冀视听走廊建设,推进中国(北京)高新视听产业园、中国(北京)星光视听产业基地、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等国家级视听产业园区与市级视听产业园区梯次、协同发展。支持现有基地园区提质增效,鼓励建立众创空间,构建文创、科创人才培养平台,提高产业园区规范化运营管理水平,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和试验孵化作用。
18.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培育大型专业化主体,打造规模化旗舰企业,形成龙头效应和集聚效应。推进国有广播电视企业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在允许社会资本进入的领域,探索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企业按程序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引导推动视听行业优质独角兽、瞪羚、隐形冠军企业上市。
19.提升品牌节会展影响力。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统筹安排北京市视听节会展规划布局,推动节会展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高水平发展,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办好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新视听展、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北京国际公益广告大会、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北京纪实影像周、北京国际视听节等重大节会展活动,不断提升北京视听节会展品牌活动的国际影响力。
(七)打造首都广电现代公共服务体系
20.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依托5G、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集综合信息服务、文化消费于一体的广电公共服务新生态。推进全市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互联互通建设,推动公交电视、地铁电视、楼宇电视、户外大屏等户外媒体智慧化升级改造,推动我市宾馆酒店电视系统数字化改造,夯实广电公共服务支撑能力。以智慧广电 公共服务 社会服务 城市管理 乡村治理为重点,策划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为提高乡村精细化治理能力提供基础网络和平台支撑。推进北京百乡千村新视听示范工程建设,在各区符合条件的公共场所开展“北京视听小站”试点。整合公共文化服务优质资源,开展“视听零距离”“北京新视听”系列活动,推动北京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新业态、新服务、新功能向基层下沉,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品牌。
21.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以示范引领推动全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与北京“四个中心”定位相适应的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完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制度,健全相关行业标准规范。推动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管理制度,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招投标机制和项目管理机制。制定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公众参与的评价制度和考核结果运用制度。
22.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资源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引导支持视听手段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保障特殊群体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权益,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专项服务。保障在京流动人口的文化权益,因地制宜提供高品质视听公共服务。加强广播电视运行维护管理,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加强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加速市区两级应急广播融媒体传播系统建设,实现国家、市、区三级应急广播平台对接联动。
(八)提升首都广电行业管理水平
23.建立健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坚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实行一个标准、一体管理,构建网台联动、上下贯通的首都广电管理工作格局,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严格规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信息传播秩序,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及人员管理工作,加强对天价片酬、流量至上等问题的管理,深入开展“饭圈”乱象整治。推进北京市广播电视融合媒体智慧监管体系建设,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天候的智慧化监管。深化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体系建设,鼓励开展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管理方式和监测监管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引导行业组织在服务媒体融合、规范行业秩序、开展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4.优化广电营商环境。坚持“吃透政策、弄清实情、集成创新、项目落地”工作思路,策划一批、储备一批、突破一批、完成一批管用的项目和政策,将“两区”建设和首都新视听建设结合起来、联动起来,确保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重点任务试点措施落地落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精简政务服务申办流程,深化“一网通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告知承诺制,试点开展政务服务“备查制”改革。加快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管理地方立法工作,持续完善对未持证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的备案制管理,稳步推进特殊股改革“一试一批”北京落地工作,加强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应用,推动建立行业从业主体信用激励和惩戒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强化服务企业工作机制,量身定制“服务包”,建立服务管家机制、联络员机制,加强政策解读和宣讲,抓好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九)加强广电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25.优化对外传播格局。服务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对外战略,服务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统筹推进首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对外交流、产品传播、版权贸易、技术服务,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制订实施全国首个视听国际传播专项政策,进一步完善北京新视听国际传播工作政策体系。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积极运用国外主流社交平台,加强海外传播平台建设及海外社交媒体合作,开辟宣传北京的新窗口。推进北京新视听国际交流示范机构和译制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抓好影视作品译制工程,确保重点内容海外落地。
26. 打造对外交流品牌。以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深入开展国际视听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和北京。服务国家主场外交,做好重大国际活动宣传保障工作,配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好中非媒体合作论坛。加快中国(北京)视听译制基地建设,孵化“北京译制”品牌。坚持节节对接、会会相融,提高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北京国际公益广告大会等北京节会展的国际化水准,办好“北京优秀影视剧海外展播季”“视听中国•北京视听之夜”“相约北京•全球组团联展”系列活动,不断扩大品牌活动国际影响力。
(十)推进京津冀视听高质量创新性发展
27.抓好京津冀视听产业协同发展重点项目。以中国(京津冀)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区域媒体融合。推进京津冀广电网络一体化融合发展,增强网络综合承载及服务能力,全力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高质量呈现。建立频率管理协调机制,合作开展京津冀地区广播电视频率模数转换,促进地区频率规范使用,办好“京津冀之声”调频广播。创新跨区域产业合作机制,构建视听园区协同发展格局,打通“京津冀视听走廊”。
28.推进京津冀广电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建立京津冀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协调机制,推动京津冀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协作联动、设施共享,推进北三县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示范区建设。加强平台互连互通,合作开展京津冀应急广播系统的顶层方案设计,实现应急广播指挥调度信息和覆盖资源共享。推进京津冀地区监测监管领域合作,构建区域协同监测监管矩阵,加强对“黑广播”“灰广播”的联合治理,提升区域一体化治理水平。
三、保障措施
29.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中央和市委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首都广播电视战线不折不扣落地落实。健全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加强同宣传、发改、财政、金融、文旅、网信、工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合力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高质量发展。
30.用足用好政策。积极落实国家关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支持文化企业发展、文化产品出口、民营企业发展、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财税优惠政策。强化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创新现有资金渠道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的支持方式,积极争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资金保障。发挥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智慧广电发展专项资金、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扶持资金等各类文化引导基金、专项资金的作用,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运营。加强要素市场化配置,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开展广泛合作,吸引外来资金投入,形成产业合力,增强发展动能。
31.强化人才保障。坚持党管人才,以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重点,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从业人员政治和业务建设,深入实施行业“领军人才工程”和“青年创新人才工程”,着力培养德才兼备、成就突出、业界公认的高层次杰出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形成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强化人才激励,鼓励业内名家、学者、技术能人以知识产权、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出资、入股,参与企业经营或项目开发。统筹推进首都广电人才一体化发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搭建广电人才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京津冀广电人才交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人才评价工作,规范从业人员队伍和从业秩序。
32.完善统计支撑。着力提升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视听统计分析系统,综合运用统计数据、业务数据和监测数据,做好数据分析研判的技术支撑。加强数据应用,探索编制“北京大视听指数”,做好行业运行统计监测和分析工作,客观、及时、准确反映北京大视听发展新趋势与新特点。规范数据发布,加强数据解读,探索编制《北京视听蓝皮书》,让数据“活起来”“动起来”,为大视听行业中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