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生小生同台对唱,对庐剧演员是个挑战”

[关闭本页] 来源:中国文艺网      发布时间:2017-08-17

  安徽民营剧团组团为京城观众献上庐剧原创大戏《情意缘》,寓创新于传统,突破大胆

  ——“让老生小生同台对唱,对庐剧演员是个挑战”
  庐剧《情意缘》剧照
  8月初,宣祥友带着他任编剧和出品人的庐剧《情意缘》晋京演出,这个流行于安徽的地方戏曲剧种,上一次晋京演出的时间要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末。8月5日,《情意缘》在长安大戏院正式演出前,在后台和剧场里穿梭忙碌的宣祥友,因为紧张和压力,一直处于紧绷状态。作为一家民营庐剧团的负责人,为了这次家乡的戏曲剧种在北京的亮相,他带了一个80多人的队伍。这是一次不容易的地方剧晋京之旅。
  《情意缘》是一部大型原创古装庐剧,讲述了明朝末年,一对富家兄妹万小春、万金凤和家中自幼失去双亲的书童马小宝之间跨越十几年的情义。创作之初,宣祥友就意在打造一部区别于传统剧目、有创新精神的庐剧新作。
  创作:对传统庐剧的一次大胆突破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让情节扣人心弦又足够动人,是创作《情意缘》的剧本时,宣祥友考虑的问题。最终,在长安大戏院舞台上呈现出的庐剧《情意缘》,叙事节奏快,情节密集,人物性格鲜明,连只有一两场戏的龙套角色,都被主创以简单的动作设计赋予了生动的性格。
  在音乐上,《情意缘》以皖西的庐剧音乐为主。宣祥友介绍,皖西的庐剧音乐,融入了大别山山歌元素,高亢洪亮。同时,这部剧在演唱形式上也做了很大突破。传统庐剧的演唱形式,是一板一眼的,台上的一位演员一旦开口唱,可能就要唱几分钟到10分钟,身旁的另外一位演员在这期间就没有太多表演空间,只有简单的肢体和表情的配合,显得有点沉闷单调。“《情意缘》采用了黄梅戏的对唱形式,这在传统庐剧里是不多的。”宣祥友解释,在庐剧中演员对唱的难度相当大,因为庐剧唱腔中,调式的变化特别大,所以像老生、老旦和小生这些年龄差异很大的角色,如果同时站在舞台上对唱,对演员是个很大的挑战。
  传统庐剧多为小规模的演员阵容,为了让舞台更丰满生动,《情意缘》打破了这一传统模式,在主要角色之外,在剧中增加了很多配角和龙套角色。在该剧序幕《逃婚》一场戏中,大幕拉开、灯光亮起,舞台上是一群刘府的家丁,在夜色中追赶逃婚的小姐。这样演员众多的场景在传统庐剧中也很少出现。
  《情意缘》汇集了多家安徽民营庐剧团的出色演员,其中有三四位演员是巢湖市、含山县、肥东县等地民营庐剧团的团长。用宣祥友的话说,“他们在民间的庐剧舞台上泡了大半辈子,有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和长期演出练就出来的唱腔。”
  晋京:成本太高,靠“输血”支撑
  演员和乐队加起来共50多人,加上灯光、舞美和服化道等工作人员,《情意缘》这次晋京演出一共来了80多人。宣祥友对记者说,这比国有院团晋京演出的规模都要大,因为民营院团各方面的力量有限,所以必须充实人力,才能保证演出过程万无一失。比如帮助演员在换场期间更换服装的人,正常情况是两个人,他们带了四个人来,因为有几场戏演员要在一两分钟内换好戏服。换景人员也配置了更多的人手,搬运大道具、小道具,都做到了责任到人,以保证换场时的高效率和不出差错。
  宣祥友大致估算了这次晋京演出的成本,是200多万。去年该剧在安徽大剧院首演,投入的成本是100多万。“这样的资金投入,对一些专业院团来说都是很有困难的。”相较于高昂的制作和演出成本,演出一场的票房收入是杯水车薪。但为了让更多北京观众走进剧场欣赏庐剧,《情意缘》在长安大戏院演出时,有大量30元、60元、80元的低价票。
  几百万的成本都来自于宣祥友多年经营的另一家公司的收入。和一些支持传统文化的民营企业家一样,宣祥友靠其他行业的收入支撑戏曲的创作和演出。他对记者说,因为做一部大戏成本太高,这样的支撑对他来说已经感到吃力。
  作为一家民营院团,在创作一部大戏时,因为自身力量薄弱,会面临很多困难。比如主创力量不足,宣祥友就邀请了多个作曲家参与创作,并从专业院团邀请技术人员参与创作,这次演员的服装也得到了合肥市演艺公司的支持。所以,这部《情意缘》的创作过程,其实是一次资源的汇集和整合,安徽省多家庐剧艺术院团的合力,成就了这部原创新作。
  难题:民营庐剧团发展之艰
  宣祥友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末,他艺校毕业后在庐剧团实习,跟着剧团到合肥乡村演出的场景。剧组坐着拖拉机下乡,热情的村民们会跟着拖拉机跑,到地方了就主动帮忙卸下道具。演出临时搭建的舞台都很简陋,演员的扮相也简单,一桌二椅,就开始唱了。唱的多是传统剧目,如《梁祝》《秦香莲》等。
  在合肥长大的宣祥友,从小在街头巷尾听得最多的戏曲就是庐剧,因此有很强的庐剧情结。在艺校学习民乐时,他发现庐剧音乐很有美感。“庐剧并不是一个很俗气的小剧种,它在声腔和表演等方面,是可以和黄梅戏这样的大剧种媲美的。”他表示,黄梅戏朗朗上口,“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大家一听就会唱,但相比之下庐剧的演唱难度很大,调式特别复杂,每一句唱词的高音区,演员基本上都要采用真假声转换。所以庐剧演员除了需要先天的嗓音条件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否则唱出来就不到位。
  如今,除了皖西庐剧团和合肥市庐剧团,还有大量活跃在民间的庐剧艺术团。宣祥友向记者介绍,截至今年,合肥市范围内登记在册的民营院团有160多家,其中庐剧院团达到了140多家。让他感到吃惊的是,庐剧不仅流行于安徽三分之二的区域,这两年他还在江苏的靖江地区发现了10个民间庐剧团,在南通也有庐剧的身影。“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可见庐剧的影响力和受众面还是比较大的。”
  2015年,宣祥友成立了合肥雨中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并着手创作原创大戏《情意缘》,从一个庐剧的票友正式成为一家民营庐剧团的负责人。2016年,《情意缘》在安徽大剧院首演,坚持送庐剧进社区、下基层演出的雨中语庐剧团全年的演出场次也达到了200多场。
  在这两年里,宣祥友也体会到了民营剧团的发展之艰。去年200多场的下基层演出,宣祥友自己投入了几十万。“主创团队、专业技术人员和资金的缺乏,都是制约民营院团传承地方剧种的问题。”他说,排一部大戏,舞美、道具等,都要去专业院团租,舞美和灯光设计等专业人员,也要投入成本去邀请,加上场租费等,就导致《情意缘》这样的大戏演出一场成本高昂,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剧团的发展。今年《情意缘》曾接到广东艺术节的邀请,但因为去一趟成本太高,宣祥友最后放弃了。
  现在庐剧的观众群中,有70%是中老年,年轻观众占到30%。在宣祥友看来,30%这个比例还太少。“我跟很多庐剧的老艺术家都在思考:怎么改进传统庐剧,才能让更多年轻观众接受和喜欢这个剧种?”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