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专题作品|邱华栋:水岸绿心之城——北京城市副中心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2-11-02

水岸绿心之城——北京城市副中心

文/邱华栋


平台风景

  开车从东四环上了广渠路向东走,一路都是高架。到达怡乐中路附近,高架快速路迅速转入到地下隧道,此时导航提醒我,这段隧道接近6公里。6公里?没错!这可能是北京城区地底下最长的隧道快速路了。我的导航显示,这条双向公路隧道是在通州城区的街道下面穿行,避开了红绿灯控制的繁忙的地面交通。接着,穿越了大运河的底下。等到我再钻出地面,向右一拐,就来到了正在兴建的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建设工地。我看了看表,从东四环抵达东六环外侧的副中心区域,只花了十几分钟。走这条通往城市副中心的快速路,真是太畅快了!

  在朋友的引领下,我登上正在建设的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工程指挥部的二楼平台。在露天平台上,我先是看了三大文化建筑的设计展板和空间结构图。然后,站在平台边缘,能够看到半圆形的施工现场在我的面前展开。这是2021年3月,乍暖还寒的天气,并没有阻挡施工的进程,巨大的工地现场令我震撼: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和大剧院,沿着一条半圆的弧线展开,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建筑工人们正在忙碌,一顶顶颜色醒目的安全帽如同跃动的花朵。用浩大来形容这三大建筑的施工工地是合适的,一派繁忙中,嘈杂的施工声就像是现代和后现代风格交织的交响乐,在被薄雾笼罩的天空下,热火朝天地向天空隆起。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和大剧院,都是按照省级文化设施建设要求来进行建设的。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高22米,设计理念超前而新颖:一根根巨大的钢柱象征银杏树,屋顶的银杏叶状透光玻璃等材料使得这座图书馆就像是一片银杏树林。人们走在图书馆里,采光良好的屋顶洒下来阳光,照在安心读书的人和行走的读者身上,仿佛人们在树林里行走。“这世上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句关于图书馆的名句,在这里得到了鲜活的实践。不知道说这句话的博尔赫斯如果真的来到这里,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副中心博物馆的规划建筑面积有9万多平方米,由一组并列的长方形建筑组合而成,按照时间的轴线,色调逐渐由历史的凝重走向了现当代的鲜活。这里的地名是“小圣庙”,这个地名的来源,想必是曾有一座小庙,当年沿着大运河北上运货讨生活的人们在这里歇歇脚拜拜佛,小圣庙由此得名。现如今小庙已经不见了,在三大文化建筑边上还存有这座小庙的地基,被当作文化遗存保留了下来,等到建筑完工,时空也将在这里达成神奇的汇聚。

  副中心大剧院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连体的底层建筑托起了三个方形建筑区块,就像是起伏的乐章,又像是三个巨大的音箱,剧院、音乐厅和剧场建筑分别都能容纳1000人以上的观众,它们互相回应,就像是形式各异的艺术门类的互相致敬,建筑立面和颜色清爽、灵动,带有表演艺术的美感和生动感。大剧院建筑最高处 49.5米,在旁边森林公园的映衬下,并不显山露水。

  我站在二层平台上向北望去,可以看见城市副中心行政中心那片区域的建筑也都矗立着。一条巨龙蜿蜒而过。没错,那就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大运河。

大运河的绿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北京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第一节中,明确了北京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其中提到了“着力提升首都功能,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与之相适应的,就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设立。很快就有了相关决策和系列落实:北京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迁出北京核心城区,迁到东部通州,通州建设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大运河一带建立副中心新城区。

  通州自古就是个好地方。好在它是京畿咽喉重镇,好在它是百里长安街的东端,更好在它位于大运河北首。历史上的通州,在西汉是路县故城,在北齐是通州古城,在明嘉靖年间,这里还有一座著名的张家湾古镇。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就要塑造集约紧凑、大疏大密的城市格局,形成长安街东延长线规整有序、端正大气的畿辅门户形象,这些历史文化资源都可以在今后转换再生成为文化旅游资源,成为一盘大棋中的漂亮棋子。而其中深得画龙点睛的要义元素,则是明眸善睐的大运河。

  丽日蓝天下,大运河迤逦盘绕,遥遥可见一片巨大的绿心森林公园,这就是副中心的“绿肺”了。在地图上看,这片森林公园面积很大,是个大绿心的形状,形成了五星和心型变通的图案,烘托着副中心城区成为一座绿色城区。这颗绿心可见,这片绿肺可得,说到底是这些年对大运河的治理见到了成效。覆盖 906 平方公里的通州总体规划已经从2016年开始实施。通州几年来都在大力提升环境。举个例子:以往北京的废品回收行业集中在通州,粗算至少有20家较有规模的废品回收市场,这些废品回收站嘈杂、缭乱,气味难闻、占道经营,是多年来饱受诟病的一个问题,也是北京的“大城市病”的一个表征。几年来,共清退废品回收市场18家,清腾出土地共计1500亩,这有力地改善了建设环境。因为这些腾退的土地,都在按照城市副中心的总体规划,大部分建成了绿地,为城市副中心增添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地带。城市副中心还逐步将一些工业大院和“小散乱污”企业搬迁改造,使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合理。

  于是我们才能看到眼前的美景:水量增加,水道纵横,水面波光潋滟,还有飞鸟集翔……大运河森林公园早就成为北京市民的一大休闲去处,这些景观正在使副中心成为一座灵动的水岸之城。水岸城市?没错,城市副中心带给人们的感受,就是这样的。只要在副中心,只要在运河的氤氲中,随便到哪里走走,你都能够感受到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是那么湿润清鲜。

  有意思的是,在三大文化建筑的南侧下沉广场边,还特地保留了一段运河的古河道遗存,使人们在欣赏艺术表演的同时,还能够抚今追昔,感受到大运河水系带给北京的历史感。如果你沿着朝阳北路一路向东,走到通州区域的温榆河和北运河交汇处,远远地,还能够看到一座古塔的身影,在河汊和副中心那片行政中心建筑群和通州商务中心区建筑群的遥相呼应下,将历史文脉和现代风貌联系了起来。

  这是一座燃灯塔,初建于辽代。这座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的砖塔,看尽风流云散,世间繁华,而今跨越了历史的雾霭,注视着今天城市副中心的营建,守护着五河交汇处的整体空间景观。如果古塔有灵,我想它会感到很欣慰,因为它将会看到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会怎样依托大运河,完美地构建出城市的水绿空间格局,形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地带。这个一带一轴的交汇之地,它的未来将徐徐展开一幅熔古铸今的美丽画卷。在这幅美丽画卷里,有太多的设计让人赞叹,有太多的细节让人流连,有太多的色彩让人沉醉。


城市副中心 中国画 240cmx120cm 张建豹

理想之城

  “北京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有效治理大城市病。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担着示范带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责任,要坚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规划建设管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城市副中心的定位是这样描述的。如果你细读过这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16年—2035年 )》,你还将知道,这个规划面积约155平方公里、行政办公区占地约6平方公里、建设面积约380万平方米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将集行政办公、高端商务、文化旅游等几大功能为一身,是万千宠爱在一身,也是万千责任在一身。

  这份历史责任之重,不言自明。这份必写的作业,也不容易拿高分。为了把这份作业写好,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邀请了全球顶尖的12家规划设计团队参与。城市副中心建筑广泛应用了世界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标准、材料及工艺,全面推广绿色建筑的理念,大量使用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装配式建筑技术,努力建成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的示范区。这些朝向未来之城的方案,都体现了生态城市的理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力求建成没有“城市病”的示范区。

  没有“城市病”的城,我就简称为“理想之城”吧。那么,怎么样才能拥有一个“理想之城”呢?

  ——配套完善。我刚才以自己的实地察看,了解到城市副中心的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文化建筑工程进展顺利,已在2021年结构封顶,预计2023年开业运营。环球影城的北交通枢纽、广渠路东延景观提升、东六环加宽入地改造工程等多个重大工程项目紧锣密鼓在进行。而疏解搬到通州的市民最关心的还有教育设施的建设。教育设施也在同步建设,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北京二中通州校区改扩建工程,北京市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儿研所通州院区等一批重点医疗教育项目,或已投入使用,或在加快建设中。

  ——布局有序。城市副中心的规划设想从一开始就在避免摊大饼,力求实践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比如,水岸城市是环保型,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在生态和信息社会之间架起桥梁。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边缘地区,特别是周边乡镇,还要规划出诸多特色小城镇,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副中心、通州区及廊坊北三县协同发展、空间错落有序的新局面。

  ——交通顺畅。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交通建设一直在快马加鞭。未来,纵横发达的交通网将密织在城市副中心,从市民出行的角度,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在交通规划中,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和新城之间,将构建一张“七横”“三纵”的轨道交通线网、五横两纵的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网络;“七横”“三纵”的轨道交通线网,指的是什么?七横,指的是平谷线、京唐城际、市郊铁路、 M6线、八通线、M7线和R1线这七条横线轨道建设;三纵,指的是M17线、 S6线、城际铁路联络线这三条纵向轨道线。除了这“七横”“三纵”,还要在城市副中心内加密路网,形成现代化的小尺度街区,从而实现宜居宜业。公路建设骨架则是以“五横两纵”快速路建设为依托。其中,五条横向通道,指的是潞苑北大街(姚家园路东延)、广渠路东延等快速路,两纵,指的是联系副中心和东部地区的两条纵向通道,也就是六环路和密涿高速公路。这些交通项目将加强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新城的交通联系,提高通勤能力,同时引导中心城区人口随着城市功能的转移,实现疏解搬迁和职住平衡。还有,城市副中心也正在加紧建设与北京中心城区的交通畅通联络线建设,从北面的姚家园路东延、朝阳北路拓宽东进,到中线的京通快速路的提质改造,广渠路高架和隧道连接线的建成,再到京哈高速五环到六环之间地下双向高速路的拓宽改造,城市副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和北京中心城区的畅通工程,以利于城市副中心的疏解功能和便利交通。

  可说的头绪太多了。简而言之,“理想之城”就是和谐宜居。按照北京市的计划,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将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水绿天蓝、交通顺畅,这些都是衡量和谐宜居的标准。不,也许不止这些标准,未来的城市副中心,标准会比这更多,而所有的标准都会成为标志,标志着先进性、示范性和引领性。

  车行在城市副中心的街道上,看着这水岸绿心之城,我身随车动,无限感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具有21世纪的眼光和理念。城市副中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也都坚持了高标准和高水平。北京东部的大地上,亮丽的城市副中心已然正在勃勃生长。大运河的粼粼波涛中,一座亲水城市、精品城市的身影是那么秀美矫健,生机无限。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