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家协会举办2025年新会员培训班
5月14至17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作家协会承办的北京作家协会2025年新会员培训班在京举办。80余名新会员参加学习。培训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邀请名师专家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学理论与创作等主题为学员授课,还安排了名刊主编面对面交流、新会员见面会等。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北京实践》为题,深入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文艺工作的指导意义。他指出,北京市文联肩负着推动首都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要以“一条纽带、两个优势、三大任务、四大职责、五项服务”为核心职能,搭建起覆盖创作扶持、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的全方位服务平台。他希望广大作家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领悟尹力书记对首都文艺工作者的讲话精神,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发挥文学的母体作用,为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北京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
北京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表示,各位新会员要以加入北京作协为新的起点,传承和发扬协会优良传统,肩负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为北京文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王学斌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王学斌以《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题,对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行了深入而生动的解读,从世情、国情、党情三个方面,强调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
北京作协主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洱
北京作协主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洱以《小说中的成长》为题,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带领学员详细分析了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说明小说如何通过主人公精神世界的变化,塑造一个成长中的人物。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以《精品的炼成》为题,结合自己多年的编辑经验,从编辑的素养及与作者的关系出发,为会员讲解了一本好书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北京老舍文学院作家宁肯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北京老舍文学院作家宁肯以《个人经验的想象与发现——从散文到小说》为题,从自己的生活和创作经验出发,讲解了在文学创作中个人经验、想象与发现的关系,认为小说是借助想象,用虚构的方式把个人经验的根系发掘出来。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作协理事梁鸿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作协理事梁鸿授课题目是《文学与我们的时代》,她以《红与黑——1830年纪事》《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三部作品为例,对文学如何书写我们的时代进行了深入阐释。
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石一枫
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石一枫在《小说的主题和腔调》的授课中,强调小说的主题不应是单一鲜明的,而是复杂的一言难尽的,同时作家还应该适合自己和作品的腔调,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授课交流
培训还安排了名刊主编现场进行授课交流,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马小淘、北京文学期刊中心副主任张颐雯、十月杂志社副主编宗永平,分别向会员介绍了《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和《十月》的历史及刊物的特色及栏目等,从刊物及编辑的角度,进行了写作指导,并针对阅读、投稿、发稿等具体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观看职业道德宣讲片
培训班特别安排了职业道德宣讲活动,观看了北京市文联职业道德宣讲片《崇德尚艺,笃行致远》,学员纷纷表示,从德艺双馨老艺术家身上深切感受到文艺工作者应有的使命担当。
《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梁豪、皮村文学小组成员范雨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古丽江、密云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郭冠荣等四名会员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大家纷纷表示,今后将自觉传承文脉,创新担当,努力书写新时代新篇章。
培训设置了分组讨论环节,会员们就如何更好地担当使命,为首都文学事业贡献力量等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
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敏主持结业式,并为新会员颁发会员证。
下一步,北京作协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推动落实会员培训全覆盖,助力新时代首都文学事业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