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作家进百村|夏满怀柔韵,文彰乡村情
五月的怀柔,青山滴翠,绿水含情。5月9日至11日,北京市“百名作家进百村创作计划”走进怀柔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久辛、宁肯,作家李建永、沈俊峰、李成恩、蒋在,怀柔区作家于书文、李灵、宋庚龙等10位作家组成扎根创作小组,深入怀柔区北房镇、桥梓镇、渤海镇的10个村庄,用文学笔触记录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展现怀柔乡村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活力,一场文学与乡村的深度对话在此拉开帷幕。
走访小辛庄村、大周各庄村、新房子村、小周各庄村
走访黄吉营村、小罗山村、口头村、北沟村
走访六渡河村、洞台村
5月9日,“百名作家进百村创作计划”怀柔区座谈会在北房镇举行。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怀柔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宫吉成,怀柔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胡卫军,怀柔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勇等出席会议。北京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敏主持会议。
北京市“百名作家进百村创作计划”怀柔区座谈会现场
怀柔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胡卫军
胡卫军介绍了怀柔区文联的基本情况,并表示,此次活动为怀柔文艺事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带来了新契机,区文联将全力支持,推动文艺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
怀柔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勇
张勇介绍了怀柔区“百千工程”的实施进展和乡村振兴成果,展示了怀柔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旅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北房镇、桥梓镇、渤海镇三位镇负责人分享展示了怀柔乡村发展的成果,十位村代表分享了各村独特的发展故事。
座谈会上,与会作家表达了对进入怀柔乡村深扎采风的期待,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怀柔,从不同角度挖掘素材,创作出更具深度和广度的作品,展现出怀柔独特的时代风貌 。王久辛希望能像蚯蚓深入泥土一般,去真切感受乡村生活,聆听百姓心声,挖掘藏在日常里的动人故事,把对生活的感悟融入作品中,为文学创作注入真实且鲜活的力量。宁肯提到,怀柔的发展变化令人惊叹,从早年的原生态到如今科学城与乡村的奇妙融合,深感怀柔的发展充满故事。
怀柔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宫吉成
宫吉成表示,怀柔有着独特的魅力,这里不仅是科学之城,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大动力;也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国际会都承接众多国际会议,蓬勃发展的影视产业活力无限。希望作家们深挖怀柔故事,用如椽巨笔展现怀柔的科技范、国际范、艺术范,通过文学创作助力怀柔乡村振兴,为怀柔发展添砖加瓦,让怀柔的独特风采为更多人知晓。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
马新明表示,怀柔区优势独特,电影产业与文学融合前景广阔,期望作家与村庄长期合作,实现双向奔赴,不仅“送文化”,更要“种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他对作家们提出希望:一是深刻认识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作家们应围绕产业、文化、生态、组织等维度挖掘题材,创作伟大作品。二是准确把握文学赋能乡村振兴的重大价值,市文联、北京作协要探索文艺赋能乡村的多样路径,打造特色村庄,满足作家与农村的双向需求。三是携手推进工作,倡导多方联动完成创作计划,创作时应挖掘村庄特色亮点,从生态、产业、文化等多领域着手,尤其关注乡村文明素养、孝道和邻里互助文化,作家应依兴趣精准对接创作方向,扎根人民和生活,既展现成就,也正视问题,推动乡村进步。四是全力以赴助推创作计划取得丰硕成果,本次创作计划要推出彰显时代精神和首都风貌的散文集、纪录片、宣传报道,打造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百名作家进百村创作计划”于去年11月初在顺义区龙湾屯镇启动以来,已完成顺义、昌平、大兴、延庆、门头沟5个区48个村的驻村采风,怀柔区是创作计划的第6站。接下来,将继续组织作家走进通州、房山、平谷、密云4个区,持续用文学助力首都乡村振兴,展现美丽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