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纪念杨沫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关闭本页]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8-24

11.jpg
纪念杨沫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8月24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文联共同召开纪念杨沫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海平,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启刚,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处处长杨建英及机关相关同志,原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成志伟,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谢芳,著名作家赵大年,杨沫同志长子马青柯、长女马徐然等亲属及生前好友,北京市文联主席团成员、党组成员,首都文艺界代表等各界人士300余人出席了本次座谈会。座谈会由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程惠民主持。

  杨沫同志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曾任北京市文联第五届理事会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第四届主席团委员,全国人大第三、五、六、七、八届代表、第五届常委。她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1958年1月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喜爱,多次再版,总发行量逾500万册,并被译成近20种文字介绍到国外,感染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青年读者,成为“我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1959年,杨沫又将《青春之歌》改编成同名电影,作为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作品,成为我国电影史上的精品。

1.jpg
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海平同志讲话

  王海平在讲话中指出,本次座谈会的召开是为了表达我们对文艺家先辈的深切缅怀,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文艺家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更好地推动首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他说,杨沫同志炽热的艺术生命和笔耕不辍的创作热情仍然鼓舞着年轻一辈孜孜以求,《青春之歌》仍然是文学长廊中的经典,作品中的形象深入人心,影响久远。他强调,首都文艺事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文学、戏曲、影视等各个艺术领域都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希望北京市文联紧紧抓住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继续秉承杨沫同志等老一辈文艺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充分发挥联系首都文艺界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凝聚首都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中国梦、爱国主义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文艺作品,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增添新的魅力。

2.jpg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启刚同志讲话

  陈启刚在讲话中说,《青春之歌》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是杨沫先生以高亢激昂的旋律为知识分子写下的一首青春赞歌,是一部经过历史检验的经典作品,为中国当代文学史提供了一种可深入探讨的价值与意义。他说,国家的昌盛需要我们艰苦的奋斗,而理想是奋斗的目标与动力,《青春之歌》的女主人翁林道静的信仰是共产主义,她的理想则是完成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她意识到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青春,这也是每一个有志之士克服人生道路上挫折的精神范本,也是每一个革命工作者的必备勇气。陈启刚最后说,让我们用青春之火点亮奋斗之灯,用奋斗之灯照亮前进道路,在理想之火与奋斗之灯的指引下走在前进道路上,成为时代的主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终身。

3.jpg
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程惠民主持座谈会

4.jpg
杨沫同志长子马青柯发言

5.jpg
著名作家赵大年先生发言

6.jpg
原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成志伟同志发言

7.jpg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谢芳朗诵杨沫作品片段

  会上,成志伟、赵大年和马青柯分别回忆了杨沫同志生前的生活与工作点滴,并介绍了《青春之歌》的创作背景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8.jpg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还总结了杨沫同志卓越不凡的艺术成就以及为文艺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老一辈艺术家崇德尚义、德艺双馨的品格风范,满怀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以杨沫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文艺家与时代、与祖国、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和情怀,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新的力量。

9.jpg
与会人员参观纪念杨沫同志诞辰100周年展览

   座谈会后,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林道静的扮演者谢芳女士朗诵了《青春之歌》片断。与会人员还参观了纪念杨沫同志诞辰100周年展览,观看了电影《青春之歌》等。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