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8位作曲家联手,聆听北京!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07

  千年古都,弦歌不辍;时代新声,华章将启。5月5日晚,《聆听北京》交响组曲音乐会在中央歌剧院剧场首演。指挥家李心草、金刚执棒北京交响乐团,带领观众一同踏上这场沉浸式的音乐之旅。

  该活动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音乐家协会承办,北京市政协党组成员、北京市文联主席韩子荣,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韩云升等观看了音乐会。


李心草


金刚

  交响组曲《聆听北京》由音乐学者、音乐评论家黄宗权担任策划和总撰稿,为整部作品搭建起坚实的结构框架。北京音协广邀国内活跃在音乐创作一线的中坚力量,8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分别从各自视角出发,用独特的音乐语言描绘他们心中的北京。

  上半场开篇是钢琴协奏曲《领航》,由作曲家亢竹青创作,青年钢琴家孙颖迪演奏。亢竹青以歌曲《领航》为蓝本,大胆创新:以宏大开场倒叙庆典场景,中段全新创作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光辉历程,副歌部分扩展旋律,突破原曲结构,实现了借景抒情、叙事与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


孙颖迪演奏钢琴协奏曲《领航》

  作曲家罗麦朔的《古都韵迹》以北京城墙为灵感源泉,从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城墙上写起,讲述北京城跨越时空的光阴故事。


《古都韵迹》

  作曲家李劭晟的《月下京城》邀请演奏家宋飞担任二胡演奏,作品在结构上借鉴器乐和声乐形式,以胡琴为笔,细腻地勾勒出月色下一幅幅充满浓郁京味的民俗画卷。


宋飞演奏二胡协奏曲《月下京城》

  作曲家廖勇的《光辉岁月》以当代北京为题材,用行进式的音乐形象,生动展现了北京作为首都的辉煌发展历程。

  作曲家胡廷江创作的《京韵中轴》开启下半场,作品聚焦北京中轴线,突破按照地理位置顺序展开创作的常规,深入挖掘中轴线背后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美国作曲家查德·卡农的《魅力之光》成为本次创作中的一大亮点——他以独特的国际视角,描绘了北京四季之美:从景山公园的春天繁花似锦,到国家体育场的夏日活力四射;从明十三陵的秋日金黄灿烂,到国家速滑馆的冬日银装素裹,通过音乐展现北京在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与活力,让听众感受到这座城市与时俱进、充满希望的未来。

  作曲家郝维亚创作的小号协奏曲《京彩·时空》,以陈光激昂的小号声为号角,引领听众穿越时空,领略北京在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领域的无限魅力。


陈光演奏小号协奏曲《京彩·时空》

  最后,由黄宗权、徐之彤作词,徐之彤作曲的交响大合唱《梦想与未来》,融入了创作者对北京的深厚情感与独特理解,在回旋结构的八个段落中融入的丰富文化符号,情感真挚,歌词朴实,让不同听众都能从不同段落中产生共鸣。


交响大合唱《梦想与未来》

  交响组曲《聆听北京》立足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以及“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宏伟目标,用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编织出北京的城市故事,以富有强烈画面感与感染力的音乐,深度诠释“四个文化”的深厚特质,立体展现北京的独特魅力,生动反映当代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与精神风貌。这部作品力求打造出极具辨识度的音乐符号,让北京之声传遍大江南北,走向世界舞台,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社会与文化影响力,完成对这座千年古都的一次精彩艺术塑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