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艺资讯

呼唤民族歌剧的精品力作  

[关闭本页]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李瑞祥
发布时间:2016-02-15

  值歌剧《白毛女》诞生70周年之际,文化部组织了《白毛女》的复排巡演并制作了3D舞台艺术片,产生了积极而巨大的社会影响,引发了对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公众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已经指明了方向,经典民族歌剧《白毛女》已经立起了风范,当此时刻,歌剧界将如何思考?歌剧院团将如何作为?歌剧艺术家们将如何践行?

民族歌剧的前世今生

  在中国音乐界,似乎存在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中国有歌剧吗?说有,因为用汉语演唱、民族音律谱曲的歌剧出现已近百年。说无,因为放眼国际舞台,能被各国歌剧院用汉语演唱的中国歌剧显然是无。那么到底什么是歌剧?歌剧有统一标准吗?

  确实,中国本无歌剧。当清廷崩塌西风东渐,在新文化、新思潮的激荡下,交响乐、芭蕾、歌剧才随之出现在中国各大沿海城市,继而中国的一批现代知识分子开启了中国歌剧的初步尝试。当历史走进大变局的1945年,在陕北延安诞生了一部改变中国戏剧格局的大戏《白毛女》。它既有别于外国歌剧,也不同于中国旧戏曲,谓之“中国新歌剧”。它开启了一条艺术创新之路,即体裁上借鉴外国歌剧,以创作不同声部的独唱、重唱、合唱及器乐为主要手段来叙事、抒情、塑造人物。但音乐素材、结构与风格则取自传统戏曲和民间音乐,演唱方法自然也是戏曲、民歌式的。这一类“接地气、亲民心”的新歌剧在新中国更是发扬光大,连续涌现了《小二黑结婚》、《红霞》、《红珊瑚》、《洪湖赤卫队》、《江姐》等歌剧,这一类歌剧最终被定名为中国民族歌剧。

  当历史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文艺舞台的复兴是以经典民族歌剧的复排上演为典型标志的,一时间“北风吹”“红梅赞”“洪湖水浪打浪”口耳相传。此后,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国门再次打开,各种西方艺术如潮涌来,进入了中国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观赏眼界、审美取向乃至价值判断,中国歌剧舞台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自80年代以来,歌剧界出现一批新创剧目如《伤逝》、《原野》、《仰天长啸》、《张骞》、《我们现代的年轻人》等,探索着歌剧发展的多种可能性,逐渐形成三种分野:一类走的是正歌剧的古典艺术之路,一类走上了音乐剧的现代艺术之路,还有一类走向了室内歌剧的实验艺术之路,而传承民族歌剧风格的作品却日趋少见。上述三类歌剧逐渐形成了当今中国歌剧舞台的主流形式,作品不可谓不多,类型不可谓不丰,但无可避讳的是,歌剧观众的流失却日趋严重。

振兴民族歌剧需提振民族文化自信

  新时期以来民族歌剧的衰落究其深层的社会背景是国人在改革开放、借鉴学习西方过程中文化自信的流失,文化崇洋的风气弥漫整个社会。但民族歌剧的衰落带来了其他类型歌剧的繁荣了吗?回答是:不但没有,反而冷落了民族歌剧培育起来的几代歌剧观众。原因在于当代许多歌剧创作偏离了民族的审美意趣,表现出唯西方、唯技术的倾向。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创作,不问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不管中国语言的音韵声调,不讲中国音乐的线条美感,不懂中国戏剧的象征意蕴,硬是将西方戏剧、音乐的一套理念混合上私房研制的一套创作秘技,做成了一部部难听难看的歌剧作品。这些歌剧与民族渐行渐远,与民众渐行渐远。

  歌剧有一定的规范规律,但从来没有世界统一标准,各国的民族文化从来多元,艺术形态从来流变,丰富多彩的歌剧世界其实是由各具特色的国别歌剧汇聚而成的。中国民族歌剧从《白毛女》到《江姐》的一系列成功作品,雄辩地证明了中国有歌剧,而且独特丰富。歌剧作为一种现场表演艺术,是否成立与成功,最终还是观众说了算!拥有最忠实、最广大的本土观众才是一国歌剧最首要的追求。因此,振兴民族歌剧首先要提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进而增强对民众审美的尊重。

  通过对《白毛女》的再次排演和反思,答案就是:作品必须蕴含丰富的人民性与鲜明的时代性。

  “人民性”不是抽象的概念,它要求创作者深入现实生活,以满腔热情去体会广大民众的喜怒哀乐,以满心尊重去了解广大民众的表达方式。创作中,无论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要关注民众的审美情感与价值需求,运用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语言尤其是音乐语言来抒情叙事。“时代性”也不是空洞的概念,它要求创作者对历史发展的进程保持敏感的触觉,对社会生活的变迁葆有热切的关注,要能在平凡中见精神,于寂静中听惊雷。它要求创作者善于辨析时代的独特而深刻的变化,并在作品创作中生发出自己独特而深刻的洞见。时代性还要求创作者能与时俱进地学习和运用当代的新观念、新技术、新语言,在作品创作中予以圆融的艺术表现,留给后世不朽的时代印迹。

振兴民族歌剧责在何方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社会组织日益复杂,将振兴中国民族歌剧的重大课题交由艺术家个人或社会组织是不切实际的,任由市场选择、自由发展也是不负责任的,更何况打造歌剧这一舞台艺术的“航空母舰”,也绝非一般个人与社会组织的物质与人力资源所能支撑。想当年,《白毛女》的成功也是在“鲁艺”的特殊环境下,在上级组织深切关怀与有力保障下,艺术家们的创作激情得到极大鼓励,艺术才华得以充分洋溢,歌剧作品方得以成功上演。今天,振兴中国民族歌剧这一文化使命与历史重担,必然要由国有歌剧院团为主来承担。国有院团的全民所有制属性也规定了它一切的艺术创作必须以全体人民的最高利益为旨归,振兴中国民族歌剧是文化强国的重大工程之一,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对此,国有歌剧院团责无旁贷!

  国有歌剧院团当前的中心工作与重要任务是坚守对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信念,调集一切资源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创作实践并接受演出检验。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作理念,为艺术家创造条件,加强民族文化、传统艺术的学习汲取,加强各国先进文化、经典歌剧艺术的学习汲取。固民族文化之根,纳世界文化之丰,融合创新,打造当代中国民族歌剧的新学派、新气象,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观赏精彩的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中国民族歌剧精品力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