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艺资讯

探寻未知的文化遗存——戏曲瓦当的发现和研究  

[关闭本页]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廖奔
发布时间:2015-12-18

  十几年前,林成行先生拿来几页温州瓦当拓片,说内容是戏曲图案,引起我极大兴趣。若其说成立,瓦当种类和戏曲文物种类中又多一项内容矣。

  瓦当是中国古建筑里用于覆盖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垂片,上面通常铸有图案或变形文字,内容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动物纹、文字纹等,起到建筑装饰的作用,因而成为独特的房屋构件。今见最早的是陕西扶风出土的西周素面半圆瓦当。汉代瓦当工艺极大发展,或铸文字如“长乐未央” 、 “长生未央” 、“与天无极”等,或以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以及云纹等为纹饰。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繁兴,莲花纹类瓦当盛极一时。宋代多见兽面纹瓦当,明清多见蟠龙纹瓦当。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时发雨霖,对房屋的瓦当构件有防风挡雨的实用性要求,因而与北方瓦当偏小不同,早在宋元时期就因地制宜制造出了形大、幅宽、框方的花檐瓦当。而林成行先生发现温州乡间这些人们熟视无睹的瓦当里,蕴藏着独特的文化内涵——铸有戏曲人物图案,他希望发掘出其历史意蕴,向世人展示一个未知的文化遗存。他因而开始了20年孤独的田野调查和艰辛的搜集研究工作,踏遍温州300多个乡镇4000多个村庄,从古旧民居、宗祠、庙宇、戏台、路亭等房屋建筑的檐头或坍塌瓦土里,采集与挖掘各种明清花檐瓦当千余片。长久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皓首穷学,终于聚沙成塔、集丝为茧,他来到了收获季节。

  经过对温州市、浙江省和全国各地的调查,林成行先生发现,到目前为止,戏曲瓦当仅出现在温州几县,又多出现在城镇和沿江平原的村落,其他地方则不见踪影。明清时期,戏曲装饰几乎无处不在——建筑梁栋檐角、门窗隔扇,居室书案桌椅、牙床屏风,日用漆器竹编、箱柜奁盒,服饰围裙兜肚、顶帽底鞋等等,但瓦当上通常没有戏曲内容。唯独温州,把戏曲装饰在了瓦当上,使之日复一日地茕茕望月。

  怎么知道这些瓦当上的人物图像是戏曲人物呢?林成行先生首先依据的是田野考察中发现的民间记忆。例如他在永嘉王氏家族听到了“王氏瓦”的传说——当地民间传说瓦当中人物乃南戏人物王十朋,在永嘉雕刻作坊和瓦窑址听到了“太平瓦”的传说——据称瓦当内容系戏曲故事姜太公钓鱼。又如制瓦工匠说瓦当花版出自戏文——这些应该是民间记忆对于瓦当内容的诠释。

  其次,就是对于瓦当图像仔细考察辨认、对比参照。材质所限,瓦当图像过于简单粗糙,不易辨识,加之瓦当铸造时期当地流行戏曲声腔及其盛行剧目也已经被岁月遮掩,难以考索。这给研究增加了困难,也是林成行先生最下工夫、力争夺路而出之处,其结晶就成为今天的著述成果。

  温州发现戏曲瓦当有着戏曲史的象征意义。温州在南北宋之交时产生了南戏,形成中国最早的成熟戏曲形态,并且创作出最早的南戏作品《赵贞女蔡二郎》 《王魁负桂英》 《张协状元》 ,而南戏的嫡裔在明清时期演变成了全国各路声腔剧种,唱遍了大江南北。元末又有温州人高则诚写出传奇《琵琶记》 ,成为流行最广的戏出,后来被全国戏界奉为“戏祖” 。近代以来,温州盛行剧种有瓯剧、和剧、越剧、木偶戏等,并长期保存了永嘉昆曲。温州成为戏曲兴盛最早也是最久之地,在这里发现戏曲瓦当,体现了戏曲对民俗的深远影响,恰可反证温州的戏祖地位。而林成行先生在瓦当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揭示戏曲史的演变轨迹,探查温州不同时期流行腔种和剧目的情形,我期待着他这方面的研究能为人们认识温州戏曲史脉增添积累。

  过去人们对瓦当的研究,多注目于战国、秦汉时物,后世因民间陈陈相因,瓦当不再受到关注。而艺人绘铸瓦当,其内容来自代代师徒相传和口传心授,往往不知其所以然。林成行先生的工作,为瓦当研究和戏曲文物研究打开一个新的视角,弥补了以往学术之阙,颇有时代价值和意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