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协举办首届“面对面”民俗学学术交流活动
2014年10月18日、19日,北京民协首届“面对面”民俗学学术交流活动在怀柔区钟磬山庄举办。本次交流活动主题为“区域社会发展与社区文化建设”。由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民协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铁梁主持。
“面对面”民俗学学术交流活动现场
交流活动以“学者发言”单元为重点。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林继富首先发言。林教授就北京地区民间文学的发展状况及挖掘、保护工作作了介绍,并提出了注重北京民间文学的多元性;关怀现当代北京民间文学;关注北京民间文学传承人问题等研究方向。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北京民协和民俗学学者能够加强推介北京民间文学。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王杰文对林继富教授的发言进行了评议,以民俗学者对民间文学的研究情况为例,对民俗学的学科属性和学理研究进行了探讨。刘铁梁教授在听了以上两位教授的发言后谈到,应对北京民间文学的来源进行反思。针对目前北京民间文学的研究都是从文本出发的现状,刘教授建议今后的研究工作要重视民间文学口头传统交流,有意识地激发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性,发挥他们在记录、传承、保护北京民间文学方面的积极作用。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林继富正在就北京民间文学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王杰文对林继富教授的发言进行评议
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民协主席、北师大中文系教授刘铁梁点评学者发言
在随后的交流中,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教授张勃围绕“北京文化日历的建构”的主题发言。张教授介绍了“文化日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说明了北京节庆活动的历史与现状,并就北京文化日历文本的编制和应用,以及北京节庆发展未来的趋势与优
化做了探讨,指出了公众在节日认识方面“求新、求多、求洋”的误区。针对张勃教授的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教授户晓辉在评议中肯定了文化日历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保障公众文化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学者们也就文化日历文本编写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了交流。
小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教授张勃就“北京文化日历的建构”的主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教授户晓辉评议张勃教授的发言
在学者自由发言的环节,北京民协副主席包世轩,对自己近期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和阐释,题目为《曹雪芹西山隆恩寺、双泉寺驻地新考》。北京民协副主席刘一达等人也对该考证成果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北京民协副主席包世轩介绍阐释近期研究成果
北京民协副主席刘一达对包世轩的研究成果给出建议
为了解北京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情况,学者们考察了怀柔区汤河口镇小梁前村,并与村干部和村民进行了座谈。小梁前村是满族聚居村,村中满族人口占了全村人口的40%,保留了一定的满族生活习俗。村书记彭明福就学者提出的关于满族文化在村中的表现形式、村内民主议事决策、在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如何处理村民们个性化的需求,日常开展哪些文化活动等问题一一作了解答。学者们还在与村民的交谈中,就怀柔区内的“敛雀饭”习俗进行了田野调查,证实了学术界的猜想——“敛雀饭”习俗是地区性民俗,而非某一个村子所特有。
民俗学者向小梁前村村民了解村中情况
本次活动汇聚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七所知名高校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32名民俗学者及9名民俗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为了使以北京地区民俗为研究对象的交流成为长效机制,“面对面”民俗学学术交流活动拟每年举办一次,使学者的研究成果成为区域社会发展和社区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推动力,使百姓真正享受到文化发展带来的红利。
北京民协供稿
2014年10月20日
联系电话:(010)66039810 E-Mail:beijingminxie@163.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031
版权所有:
© 2003-2015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和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