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老舍先生受周恩来总理之邀,满怀热情从美国回到祖国。他曾任北京市文联第一、二、三届主席,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1950年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老舍先生致开幕词
1950年5月28日,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幕。老舍先生在开幕词中谈道:“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首都的许多设施是自然而然的对全国有带头作用的。专拿文学与艺术来说,作品即使是就本地风光而创作出来的,只要作得好,他们便会不翼而飞,比什么东西都飞得更快更远。”
75年后,作家石一枫说:“我们今天的新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如何表现新的北京?这是对我们这一代艺术家的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得继承老舍先生的很多优良的、已经成为经验的写法,那种艺术上的艺术技巧、艺术方式,同时得有自己的创新,走出自己的路来,才能表现出一个跟过去完全不一样的新北京。”
《小羊圈胡同》的故事将从老舍剧场开始
75年后的今天,老舍先生的出生地——小羊圈胡同,被改编成曲艺舞台剧《小羊圈胡同》,登上老舍剧场的舞台。《鼓书艺人》《月牙儿》《我这一辈子》《骆驼祥子》《断魂枪》五部小说的主人公齐聚这条胡同,演绎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市井生活的酸甜苦辣。
这部剧邀请编剧、导演、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龚应恬改编剧本并执导,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石一枫编写曲艺唱词,作曲家雷蕾创作的曲艺唱段,北京曲协副主席、北京曲艺团一级演员杨菲等出演。内容上,巧妙融入了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北京琴书、单弦、快板等多种曲艺形式,实现戏剧与曲艺的融合跨界。
6月20日,《小羊圈胡同》将在老舍剧场开启全球首演,故事就从祥子与虎妞私奔后的北平小羊圈胡同开始……
好作品这样飞向世界
75年后,“北京作家日”为北京文学搭建了“海外朋友圈”。经过5年的深耕,老舍先生《猫城记》土耳其文版,《我这一辈子》阿拉伯文版、日文版,刘恒《狗日的粮食》西班牙文版,梁晓声《我和我的命》俄文版,石一枫《世间已无陈金芳》意大利文版,《北京文学》英文版等优秀文学作品被翻译出版。《老舍文集》等北京优秀作品也随着北京文学海外交流活动,成功进入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
2025年“北京作家日”开幕在即,期待越来越多的作家、学者、汉学家、海外出版人参与其中,讲述北京文学、传播北京故事,让更多的海外读者有机会了解北京,了解中国。
北京文学,让世界看到;北京作家,与世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