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楹联文化协同发展联席会议近日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举行。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李培隽等领导到会祝贺,京、津、冀三地楹联学会代表二十余人参会。会议由天津市楹联学会施琪主持。
会议聚焦京津冀楹联文化协同发展主题展开研讨。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天津市楹联学会会长陈伟明致辞指出,此次会议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实践,津门联坛近年来在推动楹联文化进社区、景区、校园、乡村等方面成效显著,得益于各级部门指导和兄弟省市经验支持。会议旨在强化楹联文化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纽带作用,通过深挖传统文化内涵,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注入文化动能,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中国楹联学会名誉副会长、北京楹联学会会长陈洪海介绍了北京楹联学会在继承传统和守正创新以及换届后楹联组织的发展近况。陈洪海强调,京津冀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京津冀三地楹联文化协同发展的倡议很及时也很必要。楹联协同发展首先坚持文化是“魂”。三地学会应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协同开展以楹联为抓手的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活动。在这方面,北京楹联学会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他建议联席会后应在制度化、常态化方面多做文章,共建平台、分享经验,特别是用“项目合作”带动三地学会协同发展。
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李培隽在最后的总结讲话时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此次京津冀楹联文化协同发展联席会在津召开,对于整个楹联界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三地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分别开展好本地楹联工作的同时,不断扩大辐射力,并着力文旅商融合发展,争取打造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楹联文化品牌项目。他表示,希望京津冀楹联文化协同发展,能给全国联界带来更多惊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