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赋能:精神生活与产业发展”平行论坛举办。本次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指导,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包括嘉宾致辞、嘉宾演讲、成果发布、项目签约、专业沙龙5个环节。论坛聚焦新时代文艺、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等议题,突出学术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充分展现文艺发展和文旅产业的最新成绩和实践经验。
北京市政协党组成员、北京市文联主席韩子荣
中国文联副主席徐永军,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范云军等中方嘉宾,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城市会员、德国德累斯顿副市长安卡钦·克莱普什,突尼斯国家旅游局驻华首席代表、参赞阿诺尔,罗马尼亚国家文化中心主任利维乌·策拉努等外方嘉宾出席论坛。中央宣传文化系统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北京市和外省市宣传文化单位负责人,驻华使节、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成员单位代表;部分高校知名专家学者、中央文艺院团负责同志;北京市有关区负责同志,中外文旅、文艺领域专家学者、文艺家、文旅企业和社会组织代表参加本次平行论坛。北京市政协党组成员、北京市文联主席韩子荣主持平行论坛。
与会嘉宾认为,文艺事业是文化文旅产业的精神动能和“源头活水”,旅游业是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当前为了看一部剧、一台戏、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已成为当前一种旅行热潮。如何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精神生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文旅行业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引擎,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中外嘉宾共话“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国内外文旅领域专家学者、文艺家、头部企业代表,紧扣文化事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门类,发出时代声音,展开成果交流和经验分享。
让文学激发产业振兴原动能
让文艺成为产业发展新动力
中国文联副主席徐永军
徐永军以“让文艺成为产业发展新动力”为题致辞。他表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文艺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一,要锻造文艺精品,不断丰盈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当前,各艺术门类正展开着现代与传统的热烈对话,推动着跨界互动与交叉融合,引领着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期待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感受时代脉动,潜心创作和打磨精品,让文艺佳作如千峰竞秀,彰显时代气象、滋养人民心灵。第二,要勇于创新创造,为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只有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和技术敏感,丰富文艺创作的内涵和形式,才能有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期待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提升敢为人先的锐气,增强自我突破的勇气,培育不拘一格的灵气,积极探索文艺创新表达,打造更多高品质的文艺新业态新作品。第三,要促进文旅融合,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丰富的文艺内涵融入文化产业发展,以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共识。期待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参与文旅融合发展事业,深入基层采风创作,推出更多接地气、聚人气的新作佳作,为乡村振兴、文旅融合赋能添彩。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
李敬泽以“新时代文学:发挥母本作用,助力产业发展”为题致辞。他表示,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要以更多优秀文学供给,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近年来,北京彰显全国文化中心的文学优势,涌现出乔叶的《宝水》、刘庆邦的《花灯调》等中国作协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重要成果,以“新北京作家群”的新气象,构成了新时代文学的壮丽风景。推动新时代文学“破圈”“跨界”,打造文艺新生态。近年来,北京以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星鱼》为蓝本,跨界转化、跨国合作引发广泛反响。善讲故事、敏于共情、精于表达,正是文学能力的体现,也是改编和创作的文学优势。要持续放大这一优势,推动文学精品创作、出版、传播和转化高效衔接,让优质的文学作品持续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文学勇于实践,以文学力量促进新质生产力的生长。北京是贯通中华文明传统和日新月异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中轴线,拥有最为富集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力量,领风气之先、引潮流所向。希望北京充分释放文学“广谱”能量,推动文学与科技创新、文化产业创新的跨时空、跨领域相融相生,构建文化消费新场景,赋能文旅事业,激发产业活力。
繁荣发展文艺事业
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教授、北京作协主席李洱
李洱以“北京的文学 文学的北京”为题演讲。他表示,北京文学既属于北京,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正如法语世界的巴黎和英语世界的伦敦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之都一样,在汉语文学发展史上起到极为重要推动作用的北京,毫无疑问也是世界文学之都。
李洱指出,北京的文脉极为绵长深厚,北京的文学呈现出与时俱进的品格,拥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和胸怀。“新北京作家群”的形成,预示着北京的文学更加美好的未来。发现、推动、发展具有真正创造性的文学流派、创作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文学经典,塑造出既有深刻的历史感又有鲜明的现实感并对未来具有启示性的文学形象,是“北京的文学”“文学的北京”必须承担的使命。“我们曾经有曹雪芹,有鲁迅,有老舍,有沈从文,但我们还应该有下一个曹雪芹,下一个鲁迅,下一个老舍。”北京的高校、出版社、文学期刊、文学研究和批评的生态极其丰富、完善,北京市文联、北京作协、老舍文学院与各有关单位的合作极为有效,北京的文化环境已经成为产生作家、培育作家的理想摇篮,我们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呼吁北京各部门继续助力北京作家走向全国、走向海外,转化成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传播北京形象、中国形象。
中国美协主席、北京美协主席范迪安
范迪安以“美术创新的文化动能”为题演讲。他表示,中国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图像印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精神追求。要更加重视美术以及各种艺术创新的文化动能,一是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加强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十年来美术馆的建设十分突出,成为欣赏艺术佳作、提高文化素养的美育空间。美术馆的展览展现了艺术的创新趋势,营造了互动的、体验的、沉浸式的观展氛围。二是今天中国的美术创作突出地体现出对时代和生活变迁的描绘。大量作品反映中国社会发展新的现实,塑造社会生活中的劳动者、奋斗者的典型形象,彰显新时代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使观众形成精神共鸣和文化共情。三是“大美术”时代到来,设计艺术成为今天艺术创新的重要体现,许多作品成为兼具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文化符号,在传播中发挥文化和经济双重价值,例如北京冬奥会的标识、奖牌、火炬、服装的设计彰显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冬奥会吉祥物更是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产品。设计与制造的结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再生,与今天中国的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美术创新是一种绿色动能,是推动社会变革和人的发展的文化力量。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
叶小钢以“世界的通用音符 民族的大地之歌”为题演讲。他表示,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为多元的音乐创造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成为文化自信、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范本。在音乐规律面前,一切先进的音乐技术、高超的表现手法、优秀的音乐文化,都值得被吸收和借鉴。比如,西方交响乐文化内涵丰富、艺术张力强劲、情感意蕴深厚、技术手法精湛,用交响乐讲述中国故事,能够实现良好的交流沟通效果。
叶小钢表示,在跨文化广泛传播中,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是赓续民族精神命脉的重要载体。许多现代优秀的音乐作品呈现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品质,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中国民间传说为背景,将中国音乐的旋律与西方音乐的技巧完美结合,成为中西音乐交流的经典之作。今天音乐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频繁,中国音乐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要在坚持音乐基本要素的同时,不断尝试新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以多样性和丰富性展现创造活力和艺术魅力,让音乐成为沟通全世界人民的纽带,成为连接不同文明之间的桥梁,奏响昂扬自信、和谐包容的时代华章。
平行论坛期间,发布两项成果,分别是:《京津冀文化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和十省市动漫游戏产业战略合作平台两项成果。
四个项目进行现场签约,分别是:《京津冀三地文旅厅(局)与中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京津冀三地石油分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关于支持演艺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宣传网信局与北京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北京京剧院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